摘 要: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奠基石。古曲的演唱要素分析,首先需要掌握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审美。只有当声乐和音乐美学思想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声、情、气等歌唱要素,音乐作品才能够最完整的被诠释。本文以《阳关三叠》为例,对古曲演唱要素进行分析并讨论。
关键词:古曲;演唱;要素
《阳关三叠》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声乐演唱中的《阳关三叠》是采用王震亚先生改编、夏一峰谱曲的版本。这类由近现代词曲作家重新谱曲的古代诗歌被重新翻唱,称之为艺术歌曲,赋予古诗词以新的生命。在声乐演唱之中,古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又与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于区别。
(一)创作思想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改变于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此首绝句描写的是一幅送别的画面。“三叠”顾名思义是谓三段,体现多层音乐美学思想。主题一叠,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不舍;二叠,表达一种忧怨,担忧友人从军的命运与前途坎坷,哀怨不合理的征收徭役,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三叠,深切地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测想和对国家现在征徭赋税的残酷剥削下,经济陷入贫困情况的一种美好祝福,希望自己的国家能繁荣太平起。这其中既有着对友情珍视的追求,又有着对自己、友人、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祝福,将这些唯美的思想融于乐曲之中,乐曲不由的深入人心。
《阳关三叠》将古老的民族结构美学与王维的七言诗结合在一起,在旋律与诗词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音乐的自由与诗词对仗规范之间的对话所表现的独特思想精神。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词曲作家巧妙的构思和布局,让这首经典作品穿越时间和空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分析歌曲
此首作品为四四拍的行板,速度稍慢且叙述性强烈。歌曲每一叠由主歌与副歌部分组成,主歌部分由王维诗作的七言绝句所组成,副歌由后人填词所得,是为新增扩充内容。前奏采用简单的两个小节是有意对古琴古朴、低沉音色的模仿。
第一叠中,从曲式结构的角度来分析,《阳关三叠》(以降a调为例)前五个音符徵羽宫商商奠定词调的调式为商调式。第一句到第四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形式。演唱时情绪是叙述性的,语调平和且寄予嘱托。前两句将听众带入情境之中,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舍和美好的祝愿。第二叠与第一叠结构虽然相同,但多出了“依依故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扩充音乐片段,使得情绪上更进一步。主歌部分第一句旋律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演唱情感相比第一叠稍稍强烈,使人感受到更加的不舍之情。此时诗人的心境已经上升到忧国忧民的高度。第三叠与第一叠几乎相同,只是在副歌结束之后又一次扩充内容,此时不舍之情已经到达高潮。而这部分扩充止于“无穷的伤感”这个乐句之后再一次延申性补充,结束仍然落在商调式之上,这也体现了《阳关三叠》中“叠”的高超之处。尾声情绪从强烈渐渐趋于平静,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此时诗人内心无论是对于友人的离去、国家增收徭役、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的现状都是无可奈何的,只有将这份祝愿表达于诗中,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正如我們分析作作品时一样,演唱者的思想应当随着笔者的情绪走,将这种情绪注入整个表演过程,传递给舞台之下的观众。
(三)古曲的行腔
《阳关三叠》作为一首送别题材的古诗词作品,演唱者在歌曲演绎中不仅需要表达出基础的依依惜别之情,还需要在这首作品的基调之上进行字头和字尾细节的掌握,表现出特有的古琴曲悠远典雅的意味,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咬字、吐气和行腔的过程中要对歌词进行装饰润色,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饱满,更富有韵味,对作品进行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古曲的典雅之处与歌曲的连贯也息息相关,对于此首作品演唱,气息的控制尤为重要。歌曲中有许多渐强渐弱的地方,也正是这些强弱关系的对比才使得作品扣人心弦。例如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语气是轻柔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渐强,然后再渐弱。开口第一个字开口时一定是轻声从容地,从而带出一整句来描绘出一个送别的场景。“雨”字在中国的拼音里是三声,发声时需要连续两声音调来完成发音,我们在演唱时适当的给这个字波一下,就像是古琴揉弦的声音,使之更具有古曲的韵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八度的演唱,演唱时的腔体在吸气时就应当是打开的,为八度的跨越做好准备。
第三叠开始是感情最重的地方,歌词豪迈奔放,虽离别之伤感及你我,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一定要写信常联系,第三节的气息饱满浑厚,一直到歌曲结尾渐弱,仿佛友人渐行渐远,余音绕梁。整部作品的强弱关系起伏跌宕而又婉转动听,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四)小结
对于古曲的演唱,对演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文化素养有着较高要求,需要演唱者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和文化修养。同时也要注重古曲自身的特点,分析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古曲作为艺术价值悠久的音乐作品,需要我们不断的保护和创新,将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尹静静:《超越时空的艺术——《阳关三叠》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究》[J],《前沿》,2012(02)
作者简介:涂秀娟,女,出生于1996年11月1日,汉族,四川绵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