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改革

2020-07-18 16:07刘玉航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路径探索课程思政

刘玉航

摘 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培育实用型人才,将知识传授与技能提高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务必要挖掘思政育人因素,并始终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贯穿始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要把“课程思政”与各类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今国际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各方面综合发展也面临考验,但我国经济仍然能够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势必要求高校更要注重人才的能力与品德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育人因素,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发展局面,势在必行。

1 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现状探讨

(1)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现阶段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发展面临两大发展困境。第一,公共基础课地位被忽略,研究内容相对减少;这一点主要体现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地较低,这类基础课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较少,课堂上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定量的内容,教师压力小,学生课堂负担也轻;第二,公共基础课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内容较为浅显,高职院校的老师很少把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去研究,也无法“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

(2)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现状。首先,课程建设趋于边缘化。高职院校基础类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就业引导和品德塑造的一体化,不能缺乏价值理性。但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之初,就是单纯为了贯彻国家文件精神及要求,未能把公共基础课按专业必修课的性质来要求学生。其次,教学改革相对搁置。高职院校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往往过度重视专业课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成为障碍。最后,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培养、科研、职称、考核等方面均有强化和改革的空间。实践中,教师很难时刻保持教学激情和热情,同时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和教学水平不平衡的问题。

(3)“课程思政”未落实到各类公共基础课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大学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但在实践中,公共基础课教师往往没有认识的“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忽略思政教育,没有形成育人的合力。

2 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在面对“课程思政”这一理论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无法真正在课程中融入“爱党、爱国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只是把这些思想道德层面的理念停留于表面。其次,个别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达到学校规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标,只能借助课堂间隙或课间休息将思政教育内容三言两语带过,或者是讲课途中突然“萌生”思政教育这一目标,生硬地将课堂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宣讲课,这既让学生感觉突兀,也让老师的教学显得过于刻意。最后,“课程思政”形式过于单一,仅凭老师课堂上单一直接的讲授形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很难达到动員教育全体学生的作用。

3 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探索

(1)提升思想认识、改变教学方式。①各高校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做有政治深度的解读,严格围绕党中央提出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教育部提出的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纲要为指导,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同时,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关乎高校立德树人的最终实现。培养并树立思想进步,爱岗敬业,具备课程思政能力的教师典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②高职公共课教师改变原有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课堂教学内容。①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公共基础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调合作。两个专业领域的教师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思政课的要点分享给公共基础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可结合本专业特色进行交流和探讨。②结合教育部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宪法与法制理念、职业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统一,并整合教学内容。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制定,确立常态化制度,推动课程思政有序开展。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制度。直接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对课程教学评价时设置“课程思政”标准要素。针对公共基础课老师的课程建设成果以及工作实效的提升,可给予奖励和加大支持力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立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谢丽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特殊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83-85.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路径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