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2020-07-16 03:47潘修銮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数学实验

潘修銮

摘 要     小学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数学教学中应基于数学教材,发掘数学实验基因,从问题驱动、方案导航、成果分享等方面探寻组织策略,为数学实验开渠拓源,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实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经验积累到素养提升的跨越。

关键词    素养提升 数学实验 实验基因 实验活动 实验策略

把小学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辨等活动,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然而,一线教师该做怎样的数学实验?如何去组织实验?由于缺乏指导和具体案例参考,依旧很茫然。本文试结合个人实践案例提出一些实施策略。

一、基于数学教材,创造性发掘实验基因

小学数学实验大部分源于对教材资源的开发。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按照实验方式编写的,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三角形内角和”……对这些实验性内容,主要从实验问题的提出、实验材料的精选、实验方案的重组等方面进行二次开发。还有些内容虽然不是用实验方式呈现的,但其操作性、综合性较强,富含思维训练价值,蕴含丰富的实验基因,如“动手做”、思考题、探索规律等。教师要予以创造性发掘,以数学实验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数学学习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操作、思考、探究等多维经验,从而深化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9页的思考题。如果仅仅是问题解决,学生只要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便可找到答案。那么,学生能不能有序思考呢?笔者尝试探寻题中蕴含的实验基因,进行了“实验化”创编,设计四个层次的实验活动。首先出示一个“调皮”的珠子,从计数器的个位跑到了十位,交流中学生体会到珠子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教师继续引导:“如果用2个或3个珠子你能表示出不同的两位数吗?”操作中学生发现有序摆放,可以不重復也不遗漏。接着继续用4个、5个珠子有序地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并及时记录在实验单上,在观察比较中学生欣喜地发现这其中蕴含着一定规律。然后依照规律有序书写用6个、7个珠子表示出的两位数,在进一步操作验证中解释了规律。最后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只告诉学生“奶奶的年龄是用9个珠子表示的两位数”,学生就兴奋地说出90、81、72……整个实验设计,学生“行思合一”,外化的操作活动在不断减少,而内隐的思维活动在逐渐加深,真正凸显了数学实验的核心价值——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二、关注过程体验,数学化组织实验活动

数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实验结论,缺乏问题引领和数学化的分析,学生沦为机械的操作工,将会导致实验虚化、流于形式。因此,要想深耕数学实验,还要从问题驱动、方案导航、成果分享等方面入手,数学化组织实验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实验。

1.问题驱动让问题链成为实验探究的方向标

数学实验是以问题为载体来实施的,问题导引着实验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驱动着实验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链引领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将有利于规律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一块边长1cm的正方形饼干,需要4只小蚂蚁来搬运;一天1只小蚂蚁出去觅食,在草丛中发现了三块饼干(分别呈现:①长2cm,宽1cm②长3cm,宽2cm③长4cm,宽3cm三个长方形饼干图),应该叫多少只蚂蚁搬运呢?说说你的想法。在问题驱使下,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运用1cm2的单位面积去估测三块饼干的大小,再去推算小蚂蚁的只数,形成初步实验方案。那么,按照刚才估计的数量,到底够不够搬运呢?现实的问题,引发学生操作验证的需要,他们用1cm2的小正方形去拼摆、测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在验证3号图形时,很多小组遇到新的问题“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够,怎么办?”在交流启发下,学生想到合作、想到错层摆放……他们用到的小正方形越来越少,甚至可以不用,其中的道理也自然浮出水面,长方形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以问题引领的三个层次的实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经历了猜想、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建模过程,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在问题驱动之下的自觉行为。

2.方案导航让实验单成为活动展开的路线图

小学数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合乎数学的精确性要求,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方案的设计,明确实验流程。实验时,及时将实验数据、问题等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呈现思维轨迹,让学生思考有方向、活动有顺序、评价有依托,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

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时,围绕学习主题和目标设计了如下实验记录单:

“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验单

(1)实验材料: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剪刀等材料。

(2)实验要求:①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②试一试: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请自主实验。③想一想:还有其他验证方法吗?

(3)我的猜想:

(4)实验过程:

①测量法

②剪拼法:(展示各类三角形的剪拼图)

③还有其他验证方法吗?(展示区)

(5)实验结论:我发现

这样的实验方案设计方向明确,为学生提供了可视化的思维路径,其中实验方法既有教师给予的导航提示,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专门设置个性化展示区,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在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多样化验证活动中,使学生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多元。

3.成果分享让有序交流成为思维提升的加油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个体或小组实验研究的方法可能是有差异的,其发现的结论可能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分享、交流思辨,激发思维碰撞,不断修正、完善,在有序交流中优化方法、提升思维。

教学“解决问题策略(列举)”时,教师设计这一道题:王大伯用20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菜园,其中一面靠墙,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探索后,教师选择一些典型方法,组织学生有序交流展示。首先呈现摆小棒和画示意图研究的例子,学生肯定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比较直观;接着展示用不同方式进行列举的例子,在比较中学生明确,尽管列举时的方向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围绕某个“序”进行列举的,进一步加深对列举策略的感悟;然后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准确快速找到面积最大的围法呢?”此时,学生思维完全被打开,大家踊跃发言。有的学生提出困惑,“我按照原例题发现的结论,找长和宽最接近的数,可是怎么不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再次尝试。“我有办法了,只要画出与长方形对称的另一半,让整个大图形的面积最大,围出的小长方形面积就最大,这时就可以运用原例题的规律了。”一位学生边讲边画,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举例验证,发现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指向素养提升,综合化运用实验策略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运用,数学实验的价值理应体现在由直观的“做”转移到有意识的“用”上,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中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想去尝试解决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帮助,为数学实验开渠拓源,促进他们围绕问题准备材料、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自主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感受数学实验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手段,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升数学素养。

学校举行4×100米接力比赛,我们班比赛成绩落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由于我们班运动员在最里边一个跑道,起跑线比别的班落后太多造成的,比赛不公平。恰好同学们刚刚学过圆的有关知识,笔者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运用实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于是将问题再次抛给同学:“真的不公平吗?”同学们讨论后,又生发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起跑线不同而终点相同?”“起跑线间的差距是怎样确定的?”……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准备好工具、设计实验方案,到操场反复测量、计算,一探究竟。有的組通过测量计算每一圈跑道的周长,发现跑道起跑线间的差距就是相邻两条跑道的周长之差;有的组发现,内外圈跑道的长度只和两端的半圆形有关系,只须研究弯道之间的长度关系就行了;有的组先画出操场跑道平面图,通过研究发现,相邻跑道的长度差,等于跑道宽的2π倍,只要测出跑道的宽就可以知道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了。通过自主实验,学生心中的困惑得以解决,应用意识、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活动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小福,陈美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2] 郭庆松.小学数学实验的内涵、价值和实施[J].小学数学教育,2016(07).

[3] 芮金芳.探寻数学记录单的优化路径[J].江苏教育,2019(09).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数学实验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借实验操作 助学生成长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数学实验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