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训练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生活的影响

2020-07-15 01:06刘春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训练出院

刘春燕

随着饮食结构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子宫疾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升[1]。为了避免子宫疾病的持续恶化,临床多采用子宫全切术开展相关治疗。据有关报道显示,子宫全切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的继续发展,但容易在术后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训练,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而且能促进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便秘、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基于此,本组课题研究选择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子宫全切患者,经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全切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根据就医时间,将所选的90例患者平均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研究组患者45例,年龄为26~55岁,平均为(46.51±6.08)岁,病理类型:子宫肌瘤15例,子宫肌腺症8例,子宫肌腺瘤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为25~56岁,平均年龄为(46.67±6.14)岁,病理类型:子宫肌瘤17例,子宫肌腺症7例,子宫肌腺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从年龄、病理类型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具体方式为:术后,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康复训练,分别取仰卧位、站位,以及坐位,帮助患者调整呼吸频率。通过由深入浅的呼吸节奏收缩患者的尿道和肛门,进而上提盆底肌,屏息3~5 s,然后呼气放松,持续练习15~20 min,每天练习2~3次。

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还需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护理小组的成立:挑选优秀、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对所选医护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护理技巧的培训,着力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和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能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3-4]。(2)护理方式的明确: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再三强调延续性护理的作用及意义,待患者同意后,应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为其制定3个月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同时建立微信交流群,按时向群内发送相关科普资料,鼓励患者在群内发言、讨论,交流康复信息和经验[5]。(3)心理指导的强化: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应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耐心倾听患者对术后恢复情况的真实反馈,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建议和意见,适当进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进而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6-7]。(4)错误认知的纠正:及时了解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向其家属和配偶解释子宫全切后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耐心纠正患者及配偶对术后并发症的错误认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精神负担[8]。(5)出院随访:为了及时掌握患者的预后情况,出院后,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或电话随访,通过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建议。此外,还应提醒患者半年后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心理波动越小。(2)出院3个月后,借助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进行打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课题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均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出院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等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2.63±3.53)分,SDS评分为(42.07±3.18)分,其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为(46.81±2.36)分,心理功能为(69.72±2.81)分,总体健康为(62.15±3.74)分,社会功能为(71.38±3.51)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女性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了妇科疾病发生率的上涨[9]。在临床护理中,由于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子宫全切术的不了解,容易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产生绝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出现拒绝治疗、消极对待等不良反应[10]。为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需要对子宫全切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

出院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说明,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实施,有助于改善子宫全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理及生活状态。康复训练的开展,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有效刺激周围神经的兴奋性,进而改善宫颈环境,消除功能性障碍,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1]。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院外护理模式,即使在患者出院后,也能够借助手机、微信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预后情况,并给予其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建议[12-13]。此外,延续性护理的干预还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妇科疾病和子宫全切术,及时解答患者疑问,避免造成患者恐慌,增加其心理负担。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出院前 出院后 出院前 出院后研究组 45 61.38±4.82 42.63±3.53 60.86±3.09 42.07±3.18对照组 45 61.43±4.53 53.28±3.74 60.02±3.12 53.68±4.13 t值 - 0.050 13.891 1.283 14.941 P值 - 0.959 0.000 0.202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总体健康 社会功能研究组 45 46.81±2.36 69.72±2.81 62.15±3.74 71.38±3.51对照组 45 32.74±2.82 51.23±2.37 57.49±4.23 49.72±2.71 t值 - 25.667 33.741 5.536 32.766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对子宫全切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改善盆底肌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延续性康复训练出院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