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紫璇
摘 要: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化,职业教育扶贫作为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纽带,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城市空心化、生源素质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定位错误和社会合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应积极改变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做到政策先行、精准定位、多元协调和教育方式创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贫困代际;传递阻断
1 研究背景
随着精准扶贫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更加重视。秉承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理念,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根据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家庭贫困因素的不断传递会导致二代或多代持续贫困。在对贫困代际传递阻断策略研究中,教育与就业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而在不同的教育类别中,职业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纽带。职业教育扶贫不仅能够快速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实现当地产业扶贫,还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的就业率,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
2 职业教育的定义与定位分析
2.1 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是以就业为目标,着重从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切入点进行教学[1]。目前我国以初中毕业生为重点进行不同阶段教育分流,通过各类型职业教育合作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了支撑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力军。
2.2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非常高的耦合性。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的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农村地区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而职业教育也需要脱贫攻坚这一阵地。我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接近尾声,在此期间,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3.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形势与我国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推进形势相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从2015年的9 060所下降到2018年的7 850所。从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与政府的号召背道而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境。首先,生源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学校往往会给人教育落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等负面印象,因此普通家庭的学生对报考职业教育学校的主动意愿不高。其次,高校招生量逐年上升在无形中增加了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难度。受限于学校制定的招生计划,职业教育学校只能进一步降低招生标准,以确保完成本年度招生目标。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次,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的数量与其他院校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18年,职业教育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总人数仅有45.56万人。有限的教职工无法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从而限制了我国职业教育学院的发展[2]。
3.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域分布差异
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2018年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为2 942所,中部地区为3 119所,西部地区为1 789所。结合职业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分析,可将我国贫困地区的地域分布情况代入对比。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由此可见,我国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完善,对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争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而我国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与该地区的深度贫困地区分布呈反比,意味着我国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将严重阻碍我国西部地区通过教育扶贫方式实施脱贫攻坚战的进展。
4 职业教育发展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及效果
4.1 受众面广,帮扶力度大
职业院校是兜底教育的典型代表,招生门槛相对偏低,为贫困地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了机会。职业院校所需费用不高,众多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压力。
4.2 从“输血”到“造血”,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我国在脱贫工作中的基本思路同样可以用于职业教育,即扶贫与扶志结合、扶贫与扶智结合、扶贫与扶技结合、扶贫与扶制结合。只有“撬开”贫困地区“文化贫困”的紧闭大门,才能在此基础上脱贫致富,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职业教育能在更大范围内为贫困地区注入发展活力,完成贫困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真正意义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4.3 缓解社会矛盾,协调人力资本的供需关系
贫困户经济基础较差,缺乏一技之长,这就加剧了社会分层并促进了阶层固化。教育资源不公平是困扰农村的难题,只有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才能从根本上减缓城乡矛盾。
5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5.1 政策先行,吸引人才回流
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我国在“三州三区”脱贫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只有政府对教育问题足够重视,将教育脱贫看作民生、德政工程,精准制定教育减贫相关政策,才能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5.2 精准对接贫困人口
职业教育应精准对接贫困人口,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学校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差异化、精准性的帮扶措施。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对贫困学生的发展进行监控并持续提供教育服务。精准定位消除贫困的目标差异,丰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路径,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3 多元协同,促成社会合作
政府应鼓励民办学校发展,鼓励职业學校之间竞争,同时警惕“挤出效应”对职业教育带来的伤害,既要避免控职业学校过于依赖政府资金,也要打击非法的筹资渠道。企业应积极配合职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应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协助企业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银行应加大助学贷款的额度,简化贷款流畅,延长贷款时间,避免贫困地区的学生迫于经济压力而放弃接受教育。
5.4 创新教育方式,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任务,同步推进“学历培养”和“职业培训”,融入“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多元性、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教育,将市场需求和基础教育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尽量避免“填鸭式”教育,为学生增加校外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史志乐.教育扶贫与社会分层:兼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