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 要] 中职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建模的教学非常重要. 实时建模教学的时候,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数学建模入门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教学;思维品质
中职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动用学生思维的地方非常多,从数学概念的构建,到数学规律的探究,到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再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思维的参与. 而这些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或缺,那就是数学建模,因为在数学、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都有建模过程,而数学问题的解决更加是用到建模思想. 因此,对中职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是切实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寻求多种建模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建模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建模的积极性,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
学生熟悉的素材是数学建模的基础
数学建模的含义原本就是只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实际问题,二是数学模型. 实际问题必然与实际素材有关,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就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素材为基础. 对此有同行指出,将数学建模引入数学教学,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生活问题是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依托生活问题开展数学建模教学. 举个例子,在学生的生活中,选择手机话费与流量套餐,是一个常见的素材. 选择什么样的套餐比较划算?这取决于个人的生活需要,笔者曾经创造了这么一个情境:某移动通信公司,推出了这样两种套餐:一种套餐是每个月消费96元钱,包括100分钟的通话,50条短信,以及20G的流量;另一种套餐是,每个月消费196元,包括500分钟通话,100条短信,并且不限流量. 如果你父亲现在要选择一种套餐,你推荐他选择哪一种呢?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两种套餐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第二种套餐划算一些. 那么是不是就要选择第二种呢?很显然这还与实际需要有关. 这样的比较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的是,生活中对话费套餐的选择,是要结合实际情形去判断的. 这样的分析过程当中,就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奠定一个认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去实施建模的教学,仍然可以生活素材为基础. 比如说,在函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贷款买房的学习情境:张华家准备购置一套新房,需要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如果银行的利息是0.06,且采用等额本息的方法还款,贷款期限是25年. 如果张华父亲的月收入是9500元,如果他按月还贷,那工资是否够还?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是贷款100万元,结合利息与贷款期限,折算到每个月需要还多少钱?学生能否用相应的表达式表示出25年一共要还多少钱,是解决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数学建模过程的关键. 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素材当中的利息与贷款期限,是如何决定最终的需要还款总值的. 通常情况下,此处的数学建模过程是引导学生分析,比如说假设一个月需要还的钱是x,那25年也就是300个月要还的钱如何表示呢?可以先帮学生计算出一个月要还多少钱,而计算的公式则是x=P×;其后再乘以300,则可以算出总值,进而与100万进行比较.
在这里,学生对素材是熟悉的,对这个话题是感兴趣的,因而这个数学建模的过程比较有效.
数学建模教学要瞄准学生创新思维
上述数学建模过程主要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的,待学生入门之后,数学建模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经验表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建立适合的模型,那问题解决会顺利很多. 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良好方式.
比如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已知y=cos70+cos790+cos1510+cos2230+cos2950,求y的值. 如果不出意外,学生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问题中的角度不是特殊值,因而不能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解. 换句话说,学生大脑中的模型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短时间之内,他们是寻找不到新的模型的.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就需要突破,而思维的突破,必然意味着思维的创新. 那么怎样的思维创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在教学的时候,是通过分步引导来进行的:第一步,提醒学生发现这些角度的规律. 每一个角度虽然是一个任意值,但五个角度却是有规律的,后者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上720;第二步,提醒学生思考720的意义,如果学生想不出,教师就提醒他们从几何的角度去想,这样他们容易想到多边形,也就是五边形;第三步,基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原来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即将五个余弦函数转换为五个向量在x轴上的投影,那原问题就可以变成一个五边形的五个向量求和的问题. 由于五个向量组合成的是正五边形,它们的向量之和为0,所以原问题的结果也就是0.
这是一个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接受,而接受之后又感觉到非常惊讶的过程,因为这个解题的思路完全突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所建立起来的模型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而理解了之后这个模型又会为学生所内化,于是不熟悉也就变成了熟悉,从而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培养.
基于思维品质的中职数学建模教学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教学其实是一个优秀的传统,只不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建模本身,而忽視了数学建模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在思维品质的视角下,数学建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应当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是能够接受这样的培养模式的,因为他们知道思维能力对自己的学习,乃至于对未来的职业意味着什么. 如果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那他们当然愿意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来. 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实施数学建模教学. 事实上,这一思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也是适用的,因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就是数学建模,而核心素养又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在笔者看来,数学建模能力就是一种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又需要思维品质的支撑,因而数学建模的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其实就是一段相得益彰的关系,把握好这个关系,中职数学建模教学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