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文
摘要:项目化学习最鲜明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即项目任务,让学生围绕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轻松启程,快乐探究,积极发现,踊跃展示。古诗文统整教学也可借助项目推进,分为课程统整、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三个步骤。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古诗文统整项目活动
项目化学习最鲜明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即项目任务,让学生围绕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轻松启程,快乐探究,积极发现,踊跃展示。教师应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点拨、引领,甚至个别辅导、分层教学,最终通过作品来检验学习的成效。托马斯、康德利夫等人发现,综观30多年来项目化学习重要的研究成果,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间存在积极、正向的关系。
2019年11月19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开展了初中语文“项目式推进古诗文统整策略暨‘整合思维研讨活动”,三位教师分别开设了一堂微课和两堂实践课。笔者围绕这三节课(主要是其中的一节实践课),谈谈如何借助项目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
一、课程统整,开启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指向的目标是综合、统整的,在探究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调用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达成深度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目标。学生通过项目来学习重要的观念、概念、能力,而不是将项目作为传统课程结束后的展示、表演、附加实践或例证。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三位教师对课程统整的把控以及对素材的选择与整合(见下页表1)。
这里所谓的“整合”,首先在于提取,在于聚焦言语的意象,在于整体把握文本的意图,即从文本表1
整体出发,借力各个信息源,聚焦感悟文本意图。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传神要在远望中出,写照要在细看中出。”所谓“远望中出”,如同我们欣赏一幅油画,要后退数步,从远处望,把握画面整体,方见画的“精神”。这里的“古诗文统整”,是指在古诗文教学中,把一组古诗或文言文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方法。古诗文统整阅读,将有共同之处的古诗文整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发现、领悟其美感,体会其表达,在有限的课时内扩充容量,实现古诗文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三位教师均立足教材,依据单元编排的古诗文,合理选取角度(作者、题材、风格等),來实施课内外古诗文的统整,并依据课程目标有效达成单元目标和素养目标。
二、问题引领,驱动项目化学习
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因为它能使整个项目活动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问题统整在一起的。项目化学习的历程是持续探究解决问题的历程。探究,包含调查、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可以是设计、决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等。这些探究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问题逐步深入的。
(一)合理设置问题
两位实践课教师均提前设置“框架问题”——包含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梳理的问题内容见下页表2。
两位教师均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切口。虞老师执教的《古代诗歌四首》,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一幅幅图景,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基于此,教师从景物入手,通过设置“如何借景抒情?”单元问题,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诗词中体会“如何描绘景物?”基本问题。陈老师则抓住“苏轼在黄州”这个特定的时间段,设置“你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并把握‘一词一文的感情基调?”单元问题,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研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的?”这一基本问题。
(二)启发多向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没有特别交代但是又表2
课题框架问题《借景探情,思维整合》《“一词一文”读苏轼
——解读苏轼在黄州时的心境》基本问题如何描绘景物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的单元问题如何借景抒情你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并把握“一词一文”的感情基调内容问题1.有哪些关于借景抒情的诗句
2.如何比较图中景和脑中景的不同
3.如何描绘图中的景物
4.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感情基调的
2.你怎么理解“一词一文”中的两个苏轼形象表3
诗名、诗句选择的景物发挥想象创设的情景情景的特点《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沙、雪、月、霜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孤寂苍茫、
凄神寒骨、
愁惨凄凉……………………需要学生理解的地方进行与现实相结合的想象,可以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虞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将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画面有机结合,以下是其《借景探情,思维整合》一课任务单中的前三个项目内容:
项目一:感知、理解,集诗句(课前预学)。
同学们,想必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回忆一下,哪些诗句是借景抒情的?请搜集几句,并大声朗诵。
项目二:分析、比较,配诗画。
以下是五幅打乱的插图(图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选择与之接近的进行配对,说一说五幅图分别对应哪一首诗,比较图中的画与你想象中画面的区别。
项目三:想象、概括,描画面。
请启动你的想象,选择其中一首诗,结合你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以《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例,如表3。)
以上项目分别指向不同的思维方式:项目一重在感知、理解,目标指向课的主题“借景抒情”;项目二重在分析、比较,凸显思辨性,要求学生将眼前的景与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比较、辨析,因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的想象力,即所谓捕捉事物和现象的属性和特征的能力;项目三要求学生借助想象,概括、描绘画面。项目二是将抽象的思维在具体画面中印证辨析,而项目三则是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是思维的物化,借助的途径则是想象。
三、合作探究,深化项目化学习
经过前面几个项目的个体探究,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建构知识网络,升华情感体悟。其间,学生和教师进行反思、评论与修正,让项目化学习潜入深处。如虞老师《借景探情,思维整合》一课任务单中的后兩个项目内容:
项目四:探索聚合,悟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景物是否带有诗人的感情倾向?还可以借助哪些部分得出情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背景等,说说四首诗歌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链接材料:
《观沧海》: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这首诗就是在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仕途屡经挫折,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项目五:思维整合,得技法。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总结景物描写对传递感情有什么作用。写景抒情的诗歌除了从景物中,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发现情感?需要通过哪些思维方式?填写在下表中。
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哪些地方寻找情感通过哪些思维方式2.小试牛刀:通过以上思维统整的方式,以景物为切入点,探寻《秋词》的情感。
这些项目均具真实性,学生对项目有发言权及选择权,学习成果在小组得以公开展示。由此,完成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教师设置课程、问题驱动、引导合作,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前沿论坛【编者按】接着2019年第6期和第9期,本期《前沿论坛》栏目继续呈现喻平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尝试梳理的当代心理学关于数学学习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由此提出的针对某些专题领域的一些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