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安春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好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这节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中第二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后的第一节课,是用代数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开始。
这节课是一节教授基础知识内容的课,是学生在对小学学过的简易方程、方程的解,以及本册书刚学过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第一节内容。学好这一节课的内容,能增强学生学习用代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和信心,将为以后继续学习解方程和方程组、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打下基础。因此,它在整个初中代数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聋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迁移说理,从而正确掌握移项这一变形,并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思想目标
在教学中渗透分析法和化归思想。
(4)德育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分析、比较、探求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用移项这种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移项要变号。
教学的关键是运用旧知识来迁移新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牢牢掌握移项一定要变号。
二、说教法
数学学习并不只是单纯接受并记住一些可以传递的信息,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数学学习才能富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考虑到学生以前的知识结构(即能用算术方法解简单的方程、学习了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知识等)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问题的提出、尝试、检验、比较等,给学生一些根据已有经验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计算,在活动中要学生学会比较、检验、总结,进一步领会移项解方程的方法,掌握移项解方程的方法以及移项的条件等,然后细致讲解例题,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其次强化课堂练习,通过练习,理解、掌握并运用正确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利用相关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析归纳法的运用,可促使学生动脑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方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移入新问题——反馈新信息——及时矫正——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六个步骤来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简单的方程,这一要求很简单,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根据聋哑学生观察能力强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项通过移项后的特征,然后通过分析、类比和归纳的方法完成新知识系统的建构。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要力求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等教学思想贯穿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发现问題,探索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原知识(5分钟)
通过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的复习,能为新知识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复习内容包括:
① ⅹ - 7 = 5 ② 7x = 6x - 4
这两个练习的安排,既巩固复习了学生小学学习的解简易方程的知识,又是导入新内容的钥匙。
这两个题,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只要计算正确,最终都能把原方程化为 ⅹ = a 的形式。
2.移入新问题讲授新知识(15分钟)
新知识的移入是通过对上面两个练习题的分析和订正完成的。
首先看①,如果题目中省掉同学们用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是下面这样的情况:
-7
x = 5 ①
-7从方程左边移到右边变为7把同类项移在一起
+7
x = 5 ② 合并同类项
x = 12 ③ 达到目标式x = a
设计意图:使学生观察、认识到方程的项从左边移到右边以后,符号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明确目标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面的演示,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把 –7 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第②题,如果题中同样省去等式性质1的应用,也有下面这样的情况:
6x
7x = - 4 ① 把方程左、右
6x从方程右边移到左边变为-6x 两边的同类项移
-6x
在一起
7x = - 4 ② 合并同類项
x = - 4 ③ 达到目标式x = a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认识到解方程时要把方程左、右两边的同类项移在一起(只要是同类项都能从左边移到右边,或者从右边移到左边。),进行合并同类项,化为目标式x = a ,但必须重点强调:移项要变号,从而揭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这样比较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践和总结得出:像上面这样把6x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右边移到左边,这种变形也叫移项。移项是用代数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提出问题:什么是移项?移项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再一次深化重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方程中任何一项都可以改变符号后(原来是正号的变为负号,原来是负号的变为正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但必须注意:移项要变号,这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3.运用新知识进行实践并反馈信息(15分钟)
(1)辨析题:(回答是否正确并简单说明理由)
① x = -7 + 13得到x = 13 + 7
② 7 + x = 13 得到x = 13 + 7
③ 3x = 2x + 8得到3x - 2x = 8
④ x - 4 = 7 = x = 7 + 4 = x = 11
設计意图:设此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用移项解方程掌握的情况,
与方程同一边的项与项的交换位置(不是移项)作区别,再次强调移项要变号这一要求,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格式。
(2)解方程并检验:
① x + 12 = 34 ② 3x = 2x + 5 ③ 3x - 7 = 2x + 5
设计意图:这三个题目分别请学困生、中等生、尖子生三类同学依次完成,其中第③题先不提示订正,让学生先尝试计算,通过大家的讨论对比,最后再订正,最终让学生明白:移项不仅只是可以移一项,它可以同时移几项,只要遵循移项的法则便可。
检验在上节内容刚讲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老师应该强调检验必须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进行检验。
通过以上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减少错误的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法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教学总结(3分钟)
本节课学习了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要注意移项要变号,本环节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归纳总结来完成。同时通过课堂上的对比练习,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比用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以及等式的性质1的方法解,更简单,更具优越性。
5.布置作业(2分钟)
(1)课本183页3、4、5题。
这三个题作为对口训练题用,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弥补
教与学中的不足,同时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2)课外思考:① 3x - 7 = 4x + 2
② 3x - x - 7 = 5x + 2
这两个题目难度加深,能提高思维能力,可作为课外思考和预习用。
6.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三个板块,左边的板块书写复习的知识,中间的板块作
为重点书写的板块,书写本节课所讲授的新知识,右边的板块书写课堂练习的题目,留一定空白,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整个版面力求简明扼要,突出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重点。结合聋生观察能力强的特点,在重点内容部分适当使用彩色粉笔书写。
五、评价分析
本课案计划始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师生双边活动。3、做好课堂反馈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估计会因为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弱等因素而造成教学时间紧张,故在教学前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工作。
只要认真依照课案,结合学生实际,做好预习工作,并灵活处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能顺利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