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25000)
美籍华裔作家哈金(1956-),原名金雪飞,中国辽宁省金州人,是当今美国重要的华裔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现任教于波士顿大学1。哈金的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创作于1994年,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主题与书名相同,讲述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接受包办婚姻的孔林遇到志同道合的吴曼娜,想与她结婚。几经波折终于梦想成真,婚后生活令他不堪忍受,想要重回先前的生活。
1999年该书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National Award for Fiction),成为美国设立该奖项50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留学生作家。次年,该书获得2000年度福克纳笔会小说奖(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2。但该书在中国并未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学者对其褒贬不一,大多着眼“新东方主义”,认为哈金有意诋毁中国男性,抹黑母国文化以博取西方世界认同。
陌生化发端于俄国形式主义,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与形式主义另一重要概念“文学性”相伴而生,形式主义认为文本通过陌生化变得可感,从而体现其文学性3。本文抛开文化因素,立足于小说本身,将其与社会历史、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文化的教化功能。
什克洛夫斯基强调陌生化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事物的“新视角”,同时也是对一种“充满阳光的世界的幻想”。他认为“我们翻开一任何一本书,在书中我们首先看见的是引起注意的愿望。从普通的事物中刻画出不同寻常的事物来。为此又要把不寻常的事物表现为寻常的”4.5。
孔林性格矛盾复杂,指涉现实生活。文中反复提到孔林怀疑自己没有喜欢过女人,没有爱人的能力。在他拒绝与吴曼娜偷偷去开房私会时,自己晚上睡觉做了“春梦”。“因为别的年轻人好像没有姑娘就活不下去,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一个女人”6。对于与吴曼娜的关系,孔林总是在逃避,先后把吴曼娜介绍给表弟孟梁和省军区魏副政委;听说她被强奸后,劝说她顾全大局,忍气吞声。结婚生活不顺利,他只想要隐姓埋名重新开始。得知妻子命不久矣时,并未难过,一味想重回前妻身边。
哈金访谈中说,“开始写时弄不清孔林的毛病在哪里,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弄明白了他心理上受到伤害,逐渐失去了爱的本能”7。这恰恰影射当代社会,年轻人因紧张、焦虑而引发爱无能,频换变更伴侣却无法给予爱。作者有意塑造优柔寡断的角色并置于特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误认为孔林的性格悲剧是时代之痛,实则是将熟悉的人物形象陌生化,揭示出当代人“爱无能”的悲哀。
陌生化与文学性相伴而生,通过延长审美时长增强文本的文学性。哈金采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将如裹小脚的淑芬,人民公社,“四人帮”等特定时期中国词汇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并不加以解释,需要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从时空上扩大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延长了其吸收消化的时间。
1962年到1984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作者通过叙事不断在时间轴上跳转,将原本扁平的线性叙事变得充满褶皱,读者必须通过反复回忆历史史实才能跟上故事节奏、理清脉络,因而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此外,陌生化延长了人们的审美过程,同时也记录当年中国的历史现象。离婚案即将达成是在1984年,孔林既向往新生活(与吴曼娜结婚)又难舍旧日子(与刘淑芬生活)。孔林的迷茫恰恰是当时中国人的迷茫,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面对新旧更替,到底何去何从?这与美国“爵士时代”类似,种种冲击之下,人们无法整体感知事物,生活也因此变得碎片化,整个社会陷入迷茫8。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就是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的感觉趋于麻木,仅仅是机械地应付它们,艺术就是要克服这种知觉的自动化,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受9。哈金通过叙述记录历史事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断切换,从历史角度解读当下人们的迷茫焦虑状态,迫使读者在阅读中感知和反思现实生活。
陌生化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标准化的事物,从而把一种新鲜的、童稚的、富有生气的前景灌输给我们。整个故事围绕“离婚案”展开,孔林一生流转于原配妻子刘淑玉和情人吴曼娜之间,饱受伦理折磨。诚如学者聂珍钊先生所言,“古代人类的道德观念产生之前,伦理秩序是凭借禁忌维系的”10。违反道德禁忌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婚姻伦理是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无论何时,婚姻要求夫妻双方相互忠诚。孔林在与原配妻子刘淑玉结婚期间与情人吴曼娜交好,这为社会道德所不容,也因此受到惩罚。孔林和刘淑玉到法庭离婚时,法官多次驳回孔林的离婚申请。
人们的行为受到斯芬克斯因子的影响,即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的影响。部队的医院规定,未结婚的男女不得在医院外部约会。在理性意志的控制下,孔林严格遵守这些条条框框,婚前从未与吴曼娜发生私会或做爱,仅仅同她在医院的高墙处并肩散步。“非理性意志是受情感驱动的非道德力量,不受理性意志的控制,是理性意志的反向意志。自然意志渗透在人的伦理意识中,一旦摆脱理性意志的控制,它就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同理性意志发生冲突”11。孔林回到家中,在梦中反复梦到吴曼娜,拒绝与淑玉亲热却幻想拥抱和亲吻曼娜,叫她“心肝宝贝”12。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交锋,导致孔林对曼娜阴晴不定。
三角恋是常见的故事主题,等待也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孔林将两段婚姻分别归因为理性意识(考虑家族利益)和自由意识(一时冲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孔林从未真正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从而启发人们思考人究竟为何而存在?应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关系?作者哈金将文学教化功能置于前景,透过孔林遭遇向世人提供解决伦理问题的启示:要思考个人存在意义,遵从本心,当机立断,积极处世。
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受到读者的认可,主要在于读者可以通过审美体验来发现其教诲价值。笔者认为《等待》在国外掀起热潮,并非迎合西方人丑化中国形象的“恶趣味”,或是用以加深文化殖民的“新东方主义”。相反,作者通过人物性格陌生化、叙事手法陌生化和故事主题陌生化揭示现代人因焦虑引发的“爱无能”现象以及迷茫状态,将因婚外情带来的伦理问题转变为生存问题,唤醒人们感知生活的能力,启发读者思考人究竟应当如何存在。
注释:
1.江少川.写作是为了独立--哈金访谈录,[J]. 当代外国文学研究, 2014(6):1-6.
2.应雁. 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J]. 外国文学评论,2004(1): 31-37.
3.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0.
4.杨向荣. 西方文论关键词[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39-348.
5.杨向荣. 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和检讨[J]. 当代外国文学, 2009(3):5-12.
6.Ha Jin. Waiting [M]. London: Vintage, Random House,2000.金亮. 等待 [M].哈金著,金亮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10.
7.江少川.写作是为了独立--哈金访谈录[J]. 当代外国文学研究, 2014(6):1-6.
8.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9:11-39.
9.杨向荣. 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和检讨[J]. 当代外国文学, 2009(3):5-12.
10.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2.
11.金亮. 等待,[M].哈金著,金亮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10.
12.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