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0-07-12 09: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55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工智能融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当前,世界各地正在出现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是属于这一工业变革的战略领先技术之一。文化部于2017年4月发布的《文化部关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化“互联网+”,深度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当下正热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适应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终端传播特点,创作生产优质、多样、个性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建立以数据,人机协作,跨境集成和合作为驱动的智能经济形式,以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二者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积极引进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积极进驻到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其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文化资源和智能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明晰了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路径。

一、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

李明伟(2017)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从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资源整合技术、技术创新三个层面归纳"互联网+文化"的技术驱动并基于多网多终端市场形成、产业链打通、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的跨界融合等层面提出"互联网+文化"的结合路径。黄美玲,向辉(2018)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探究了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并详细分析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和运作融合4种典型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模式。花建,陈清荷 (2019)提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沉浸式体验,认为其是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前沿性和成长性的新兴样式。黄蕊,徐倩(2019)主要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的融合现状,发现现阶段融合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文献还很少,本文主要是研究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优化路径。

二、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机制

(一)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生产融合

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生产的融合是指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创作过程中最大化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与以往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截然不同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对独具人文气息文化内容升级与改造, 使得文化产品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有趣化。另一方面,具有强大的机器学习功能和独特的创造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文化产业,甚至可以超越认知范围的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传播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丰富文化传播形式。首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地域、性别、生活水平、上网时长、搜索习惯等多维度进行用户筛选分析,智能分析用户画像,实现为目标用户群体精准推荐匹配度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其次,依靠实时信息和用户反馈,语音声纹识别和人机交互等智能感知技术可以使得文化产品和用户的实时场景更加匹配,用户感知更为精准,即时文化消费体验迅速提高。人工智能和文化传播的融合也体现在智能传播方式的发展中。5G基站的建设和信号的升级使得智能通信渠道更加智能,便捷和高速。

(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消费融合

人工智能可以迅速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拉动文化消费需求,保障和实现文化权益。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地改善传统的文化消费体验,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消费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设备触达大量的大数据资源,可实时接收到最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然后仔细甄选并以极低的成本价购买最符合其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其次,消费者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中,加入自身的独特个性,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 最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的文化服务和商业模式还可以刺激新的文化需求的出现,不断与文化产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并推动新形式的文化消费活动的兴起,体验式、沉浸式、娱乐化的大众文化消费将成为市场主流。

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但目前基于机器算法的人工智能无法完全与具备超强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的文化产业融合,会带来诸如大数据隐私难以保护、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价值流失等问题。因此想要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规避风险深度融合需要国家产业企业各方的努力。

(一)政府角度: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和文化产业高效、健康地融合,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政府需要理顺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关系,抓紧系统梳理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金融合作、政策支持、土地使用、人才保障等力度,尤其是加强对“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对重点培育的龙头文化企业直接投资或是对其提供财政补贴,对中小文化企业实行降息减税等政策。在一个周期内基本形成省市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管理体制联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立法工作,完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融合过程中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做好文化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实施工作。完善数据隐私保障制度,严格实时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处理的文化产业数据的来源和作用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行业角度:完善市场环境,建立行业生态

首先,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行业生态,完善市场环境,积极打造相关的信息资源分享平台,如数据库、云平台和文化产业开源开放平台等。其次,加快建立产学研体系,建立起从研发、生产到推广的全方位、一体化、智能化的绿色产业体系。最后,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组织的协调和监管作用,制定并执行规章制度和各类标准,协调人工智能企业和文化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并对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预防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风险。

(三)企业角度:制定战略规划,完善人才制度

文化企业想要抓住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融合新格局的机遇,率先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必须综合分析内外部经济市场环境,结合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明晰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场景并制定长久规划。再就是完善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制度,积极引进懂文化产业的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具有人工智能算法资深经验的人才。抓紧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使钻研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端人才了解文化产业的知识和内涵,并将其内涵和精神价值渗透在技术中。

四、结语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产业,它的发展程度和质量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盛程度的标志,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原因。人工智能作为新时期科技创新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深度学习、图像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引领下,必将会对文化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时代的机遇下文化产业也必定要迎合潮流和产业发展趋势去最大力度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且文化产业是一项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和内涵发展起来的产业,要想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最终的归宿就是与新型技术融合。虽然现在文化产业和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而且处于融合的初级试探阶段,但随着产业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型的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种融合,并且更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两者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与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融合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数读人工智能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下一幕,人工智能!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