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英汉、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2020-07-10 13:13陈淑仪
高教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汉英翻译英汉翻译翻译教学

陈淑仪

摘  要:在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实现了对传统翻译教学的两个“颠覆”:它颠覆了传统翻译教学“先讲理论、后引例句”的老式授课方法;颠覆了传统翻译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由以结果为取向,转到以过程为取向。文章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在英漢、汉英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并开展案例讨论、规避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引导学生对译文进行考证与核实,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译文的高标准、高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92-05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has brought about two "subversions" to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eaching: it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old teaching method of "giving theory first and then quoting examples"; it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focusing on results rather than processes", and shifts from "result-oriented" to "process-oriented". Combined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he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carry out case discussions, avoid error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check and verify the translated text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translation practice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realize high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translation.

Keywords: case-based teaching;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eaching

一、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翻译行业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翻译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式各样的翻译工具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翻译工作模式,数字革命促使翻译行业向语言服务行业转型升级”[1]。据《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白皮书》统计,中国企业“需要多种类型的语言服务,笔译、口译、文案写作、文档排版、软件本地化测试、字幕和配音、语言服务培训等。其中,笔译、口译、文档写作是我国企业语言服务需求最高的三种类型,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86.9%,48.8%和30.5%”[2],这对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翻译教学,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高层次的翻译训练,建立较强的翻译能力——技能和知识”[3]。鉴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以及国际交流增多的外部环境,为了培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翻译是“听、说、读、写、译”五项重要技能之一,一名毕业生能否又快又好地翻译出一篇指定的文章,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翻译教学必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英汉、汉英翻译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于191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之后推广到各院校的商业、工商管理类、教育、法律等专业,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后,众多学者纷纷著书或发表论文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谢彩虹等[4](2008)为代表的部分论文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革等[5](2009)论证了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赵素华[6](2011)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公共演讲课中的应用流程;王玉西[7](2012)探讨了在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此法能否应用于英语专业本科英汉、汉英翻译教学之中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本科英语专业的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在翻译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的翻译案例,引导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开展讨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由案例教学法主导的翻译课堂围绕呈现、分析、解决案例的问题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案例开展资料查找、归纳分析、集体讨论等活动,规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各方考证、核实后,译出正确的、高质量的、合乎未来市场客户需求的译文,从而真正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圆满地达成教学目的。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大都是源自真实交际情境中的素材,跨越多个领域,通过研讨不同类型案例的翻译过程,揭示出译者在翻译各种材料时统一适用的翻译理念、思路和方法。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翻译的过程,又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研究和协作能力。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实现了对传统翻译教学的两个“颠覆”。第一,它颠覆了传统翻译教学“先讲授理论、后引用例句”的老式授课方法,而是由实践引议题,让学生直接面对案例,从翻译实践出发,从具体的文本中引出点评、注释、分析、讨论的话题。如需讲技巧就讲技巧,若该谈理论则谈理论,不凭空营造议题,不刻意强谈理论。第二,它颠覆了传统翻译课程“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由以结果为取向,转到了以过程为取向。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

三、英汉翻译教学案例举隅

案例的编选和设计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所选用的案例是否恰当,关乎每一节课的成败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应本着针对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原则,选用的案例既可以是出自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材料,也可以是由教师精心地从各类不同的翻译素材中甄选得来。下面,笔者将结合三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地阐述案例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一)案例一:文本细读不可或缺

原文:You'd never heard of me, the once obscure novelist Parker Sparrow, until my name was publicly connected with his. To a knowing few, our names remain rigidly attached, like the two ends of a seesaw. His rise coincided with, though did not cause, my decline. Then his descent was my earthly triumph.

译文:你以前从没听说过我,当年我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说家帕克·斯帕罗,直到我的名字与他的名字公开的联系到一起。在某些深谙内情之人看来,我们俩的名字其实一直牢牢地粘在一起,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他升上去的时候,恰巧我降下来——尽管这事并不是他造成的。接着,他颓然堕落,而我在世俗意义上大获成功。

该语段选自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我的紫色芳香小说》[8](My Purple Scented Novel)开篇第一段。小说的缘起是德国策展人托马斯·曼邀请麦克尤恩撰写一个能够纳入展会目录册的故事,但故事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词:The Stolen Image,那么其中的主题词该如何翻译呢?

Image一词意象驳杂,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解释就是“影像”,然而能否直接将其译为“被偷走的影像”还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来分析。读完第一语段,学生们对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承转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同时又引出了更大的悬念,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两个作家的名字会牢牢地粘在一起,像跷跷板的两端?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

原来这篇小说所借用的机关是“置换人生”。故事中两位小说家帕克和乔斯林贵为挚友,但帕克的声誉以及生活处境远在乔斯林之下。在自己小说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借住在乔斯林家中的帕克,于乔斯林夫妇出门度假之机,不择手段地窃取、阅读、盗印了乔斯林尚未出版的小说草稿。之后,帕克干脆在乔斯林的小说草稿上,改编、抄袭、更名、盗写出了所谓自己的小说,并赶在乔斯林没能出版之前匆促出版。三年之后,乔斯林的该部小说问世,引起了瞩目,而帕克的一纸匿名信又揭发了乔斯林所谓抄袭自己已出版小说的丑闻。人生的跷跷板发生了致命的倾斜,帕克成了“静默的英雄”,各色奖项纷至沓来,而乔斯林则成了抄袭老友的罪人,身背剽窃骂名,由人生巅峰跌至低谷。讽刺的是,多年过去,置换了人生的帕克和乔斯林已然和解,并继续着二人“坚不可摧”的友谊。

这个带有深刻讽刺意味的故事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窃名逐利者居然安然地逍遥法外,而被窃人生者则甘于与陷害自己的人和解。大家对作者笔下文学圈的混乱与荒诞感到震惊的同时,对小说主题The Stolen Image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該文本属于小说类,所以,对于The Stolen Image的处理,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翻译方法——“被盗走的人生”、“被偷走的偶像”均不失为较理想的译文。

由此可见,对翻译文本进行细致的、甚至是不厌其烦地阅读,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小说中的词语非常关键。笔者认为在翻译课堂上,必要的文本细读不可或缺。所谓“文读百遍,其意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二)案例二:恪守标准汉语的底线

原文:If when you say whiskey you mean the devil's brew, the poison scourge, the bloody monster, that defiles innocence, dethrones reason, destroys the home, creates misery and poverty, yea, literally takes the bread from the mouths of little children...

译文:假如说,你眼中的威士忌是那魔鬼之饮,酿灾之鸩,嗜血之魔,它使你纯真不再,理性全无,倾家荡产,穷困痛苦,活生生地将面包从孩童的嘴边夺走……

该语段选自Noah S. Sweat的“If-by-whiskey”。这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对于威士忌酒有着非常明确的立场,如果它发挥了坏的作用,为人类带来了坏处,那么坚决反对。其中,如何能将the devil's brew, the poison scourge, the bloody monster翻译得简洁有力、掷地有声成为了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的焦点。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使用“之”字结构来翻译这三个词组,这样文字既工整对仗,又不乏美感。

首先,大家达成共识,the devil' s brew可译为“魔鬼之饮”,那么接下来的the poison scourge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对poison和scourge的英文含义分别进行查询。由维基百科可知poison的英文解释如下:In biology, poisons are substances that cause disturbances in organisms, usually by chemical reaction or other activity on the molecular scale, when an organism absorbs a sufficient quantity(在生物学上,当吸入一定量时,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或分子层面上的运动使有机体产生混亂的物质),由此,汉语可译为“毒物”。Scourge英文解释是:a scourge is a whip or lash, especially a multi-thong type, used to inflict severe corporal punishment or self-mortification(一种鞭子,特别是由多根皮带固定在把手上的那种,用来施以严酷的体罚或自责),汉语可转译为“使受苦难的”或“带来灾祸的”。那么poison scourge可译为“带来灾难的毒物”。这一译文虽然不错,但却并未与前译文形成对仗。于是联想到了“鸩”。“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所以用“鸩”来翻译scourge非常合适,于是便有了“酿灾之鸩”的译法。

最后,再来处理bloody monster。如用“之魔”翻译monster,那么bloody的翻译则没有太多余地,因为只能使用两个汉字。在bloody的英文解释中有cruel or murderous一条,可将其译为“残暴之魔”或“凶残之魔”,可这两个译法的不完美之处在于与blood无关。于是进一步联想到“嗜血”的译法。“嗜血”显然是残酷的,所以便有了“嗜血之魔”的译法。

综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对文字进行仔细地推敲、详细地揣摩、认真地权衡利弊,最终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使许多网络词汇不断兴起,流行说法不断增加,但这些变化都不应颠覆汉语本身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对于汉语来说,结构工整,音韵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是汉语的“灵魂”。实用文体翻译虽不像文学文体翻译那样要求语言工整对仗、音律优美,但佶屈聱牙的句子总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我们必须恪守标准汉语的底线。

(三)案例三:借助互联网百科知识

依靠文本外的背景知识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原文,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英汉翻译时,首先可以依靠文本内的信息,如字、词、句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翻译。文本内的信息,加上相关的逻辑关系,基本上可以帮助译者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有时则不然,语言本身并不能够提供非常清楚的信息。这时,借助互联网获取文本外的相关资源,如背景、百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下列语段:

原文:Not even Frederick the Great, for all his genius, sensed what was coming. He was in contact with it, yet failed to see it. Indeed, his actions were in accor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Revolution before the fact. He was its precursor and, in a manner of speaking, its agent.

译文:就连腓特烈大帝这样的天才,也未能预感革命的来临。他接触过革命的思想,但还是未能预见革命的到来。他的行动确实和革命前的精神甚是合拍。他走在了革命的前头,可以说是革命的促成者。

该语段选自英文版的The Ancien Ré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英文译自法文,中文译为《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是一篇分析法国大革命的严肃著作。其中,当学生读到in contact with it时,便产生疑惑:It指的是法国大革命,而说“腓特烈大帝和法国大革命有过接触”就会令人费解,因为腓特烈大帝在法国大革命数年前就已去世了。如果仅从文本内寻求帮助,并没有任何可供解读的信息。那么到底contact的内容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我们必须求助文本外的背景信息。

通过互联网查阅法国大革命背景的相关知识,显然可以帮助学生脱离这个困境。原来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王国的国王。作为一个明智的君王,他曾与许多有先进思想的人物有过来往。伏尔泰就是其中的一位。腓特烈大帝曾和伏尔泰通信,甚至还邀请他到宫里小住。1750年,伏尔泰应邀来到柏林,还得到了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由此可见,腓特烈大帝与有革命思想人物的接触就是in contact with it的具体含义。借助这一背景知识,学生在选词的时候就不必拘泥于原文,而可以适当发挥,如译为“他接触过革命的思想”。总之,当文本内的信息不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可供参考的资源时,借助互联网获取文本外的相关资源,如背景、百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汉英翻译教学案例举隅

在汉英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用科学的方法检验、核实译文,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准确地翻译术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会使我们不畏惧任何看似困难的翻译任务。

(一)案例一:吃透原文,不断推敲

原文: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设在哈尔滨平房的731细菌部队解散了。这期间,石井四郎指挥731部队进行各种破坏和隐秘作业,然后经中国东北和关内,以及朝鲜飞回东京。战后有不少证人目击了石井行踪。

改译:On August 9th, 1945, as the Soviet Union dispatched their troops to Northeast China, Unit 731 in Pingfang, Harbin city went dissolved. During this perio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Shiro Ishii, Unit 731 carried out deliberate acts of sabotage and covert work. Soon after that Ishii flew back to Tokyo through Northeast China, passing the Shanhaiguan Pass and Korea. After the war ended, many witnesses had caught a glimpse of the man.

以上语段出自《在刺刀和藩篱下——日本731部队的秘密》[9]一书,中文译自日文,英文译自中文。其中,“进行各种破坏”可译为doing various damage。然而是否可行,还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考量。由前文可知,1945年8月苏联参战,日本设在哈尔滨平房的731细菌部队解散了。为了防止731部队的真相暴露在苏联以及全世界面前,石井四郎接到了“参谋总长”的四项要求:1. 贵部迅速地破坏一切,职员尽快回国,让一切证据从地球上彻底消失。2. 给贵部配属哈尔滨工兵1个中队、炸药5吨,将贵部的诸设施炸毁。3. 建筑物里的“马鲁他”用电动机处理后,在贵部的锅炉中焚毁,并将所有的灰烬丢进松花江。4. 贵部有细菌博士学位的53名医官,用贵部军用飞机直接送回日本……[9]

由此可见,石井四郎指挥731部队所进行的破坏活动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破坏活动,而是有计划、有组织、蓄谋已久且惨无人道的杀戮和破坏。在牛津词典中damage的涵义包括“损坏、伤害”(physical harm caused to sth which makes it less attractive, useful or valuable; harmful effects on sb/sth),但未能表现出这种“破坏”是蓄谋已久的、惨无人道的、故意为之的暗中破坏。经过仔细推敲,可将之改译为carried out deliberate acts of sabotage.

此外,其中“战后有不少证人目击了石井行踪”一句,如果译为 After the war, many people witnessed Shiro Ishii显然不妥。因为石井四郎作为731部队的头号战犯,在731部队解散后,行踪十分隐秘。他必然会把从中国东北带回来的各种物品藏匿在日本的老家或各个私密的地点,然后秘密潜伏。所以按照逻辑推测,他不可能无所顾忌地现身于大庭广众之下,而被许多人目击。即使是被别人看到,也可能只是一瞥而已。经修改many witnesses had caught a glimpse of the man符合文本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只有不断推敲、吃透文本的真正含义,才能翻译出符合要求的正确译文。

(二)案例二:以科学的方法准确地翻译术语

在翻译技术性的文献中,需要保证专业术语准确无误。译者可以利用汉英专业词典,初步确定专业术语的译法,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或英英词典,检验查到的译法是否符合文章的意思。如果不符合,需要进一步查找和检验,绝对不能随意选取一个词典上给出的译文了事。如下列语段:

原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和授时的功能。这一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译文:The Beidou system, also known as COMPASS, i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built by China. It provides navigation, positioning and timing services and has already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mapping, telecommunications, water management, fishing, transportation, forest fire preventio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relief, and for public security.

该语段选自一篇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中“授時”一词,学生不太熟悉。根据百度百科显示,“授时”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发播标准时间信号的工作,国外常称为time service。根据授时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短波授时、长波授时、卫星授时、互联网和电话授时等。

接下来,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验证。鉴于“授时”一词与“导航”、“定位”一起出现,我们不妨把这两个词的英文一同输入谷歌,看是否可以连带搜出“授时”的说法。搜索如下:…U.S. Space-Based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 Policy…打开这一网页,发现里面有如下说法:The President authorized a new national policy on December 8, 2004 that establishes guidance and implementation actions for space-based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rograms, augmentations, and activities for U.S. national and homeland security, civil,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purposes.

于是便确定了timing services的译法,通过平行文本查找英文术语,是最可靠的翻译方法。词典里面所给的译法,需要经过平行文本的检验才可以使用。再如,该语段中还有“水利”一词,词典上给出的英文译文包括water conservation等,我们需要检验它们在英文里的解释,然后再决定可否采用。将water conservation输入互联网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对water conservation的解释为:Water conservation includes all the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to sustainably manage the natural resource of fresh water, to protect the hydrosphere, and to meet the current and future human demand.

该定义相当于汉语中的“节约用水”,可否采用,我们还需进一步理解汉语中的“水利”到底是何含义。通过查询《汉语辞海》中“水利”的定义可获知此处“水利”的涵义是:“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害”。再用一些关键词进行搜索便可以发现water management的说法,如:Water management in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water scarcity during the long dry season as well as heavy flooding during the brief wet season.... 通过查看相关文本,最终可以确定将“水利”翻译为water management。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体量大(Volume)、类型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和价值高(Value)为特征的大数据引发了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并渗透到翻译行业”[10],翻译“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译行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英汉、汉英翻译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翻译教学“先讲理论、后引例句”的老式授课方法和“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老旧授课模式,由以结果为取向,转到了以过程为取向,更让学生亲历了翻译的过程,体味了翻译的乐趣,提高了翻译的技能。翻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翻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更要让学生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批判性地阅读原文,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调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翻译出正确、通顺、合乎未来市场客户需求的高质量译文,为祖国的翻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少爽.语言服务行业翻译技术的全景解读——《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评介[J].中国翻译,2016(4):65-69.

[2]刘和平,雷中华.对口译职业化+专业化趋势的思考:挑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7(4):77-83.

[3]罗慧芳,鲍川运.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路径与模式探索——以“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为例[J].中国翻译,2018(3):60-64.

[4]谢彩虹,朱艳宁,张敏.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189-190.

[5]赵革,王青梅.论案例教学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43-45.

[6]赵素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公共演讲课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1(5):62-67.

[7]王玉西.探索案例教学法在翻译硕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12(4):41-44.

[8][英]伊恩·麦克尤恩.我的紫色芳香小说[M].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3.

[9][日]西里扶甬子.在刺刀和藩篱下——日本731部队的秘密[M].王鐵军,于振冲,刘兵,等,译.沈阳:沈阳出版社,2017:89.

[10]王家义,李德凤,李丽青.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翻译——开源理念与模式创新[J].中国翻译,2018(2):78-82.

猜你喜欢
汉英翻译英汉翻译翻译教学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