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10 13:13魏爽
高教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魏爽

摘  要:当前我国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六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参与式、案例式、现象分析式、自学-辅导式。调研发现,当前课程教学存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案例教学模式案例的遴选与设计问题;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角色定位与专业伦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要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时时评估教学效果,及时修正教学模式;要加大案例教学和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要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领域教学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14-06

Abstract: The course teaching of Advanced Social Work Practice for MSW in China mainly includes six kinds of teaching models: teaching-based, inquiry-based, experience/participation-based, case-based, phenomenon analysis-based and self-study and coach- based. 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in current course teaching: dissociation of the teaching-based teaching model theory from practice; the cas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case-based model of teaching, and rol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experience/participation-based model of teaching.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o integrate multiple models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result,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teacher's ruling ability and the student receptivity when choosing the model of teaching, to assess teaching result constantly and correct the model of teaching timely,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case-based and experience/participation-based model of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o assimilate and imitat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related discipline fields with a view to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students to appl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MSW; Advanced Social Work Practice; model of teaching

教學模式是一种教学程序和结构框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协调好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专业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四十年间,我国教育领域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三个重要的发展:一是对已有模式的持续研究,以及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二是在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三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大量信息引入课堂,有效丰富了教学资源。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无论经验是否丰富,都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在多种教学模式中做出合理选择,这是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与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而言,在所有课程当中,《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占据着核心位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专业价值观,能遵循“以人为本、公正公平”原则,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为遇到困难的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专业服务。依托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习实践环节,使学生的专业助人能力得以提升。[1]

本调研选取了国内12所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985”或“211”高校(华北5所,华东4所,华中1所,华南2所),采取访谈法全面了解目前国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学分、学生的学习收获、学生对于课程的改进建议等,对各高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结合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从学时和学分的分配来看,在被访的12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将《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分别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其余9所高校全部安排在一个学期进行。学时分配最低为32学时,最高为72学时,绝大多数学校安排在50学时左右。学分的设置最低是2学分,最高是4学分,近60%的高校将《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学分定为3学分。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有6所高校的考核方式是课程结束后撰写论文,5所高校是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服务方案报告,1所高校是开卷考试。在以论文结束课程的高校中,教师会对论文的相关性、理论视角、实务分析以及论文规范性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论文质量。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将平时成绩设置了较高的比例。在我们的调研中,占比最高的学校已经达到平时成绩占60%,期末論文成绩占40%,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的可能性,让学生把功夫用在了平时的学习中。各高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教学内容

关于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各高校都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师资情况,进行自主设计与安排。从调研结果来看,充分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为了方便比较,笔者根据访谈内容整理出表2。总体来看,《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是参照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框架进行搭建,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即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绝大多数高校都会在课程中对社会实务通用过程模式进行系统的介绍,然后分析怎样运用具体的社会工作方法解决不同服务对象的问题,如,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障人士、矫正对象等。有些高校也会结合当下国际学术前沿,介绍一些国际上最新的实务领域研究成果。各高校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况参见表2。

二、国内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

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在研究过程中,率先将“模式”一词应用于教学领域,他们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观点: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思想的引领下,在教学理论的支撑下所形成的各种稳定性较强的教学框架,就是一种流程性的教学策略。[2]本次调研共涉及到12所高校,每所高校在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上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各校教学模式的反复对比、分析,本文提炼出被大家广为使用的6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参与式、案例式、现象分析式和自学-辅导式。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学校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全部使用讲授式或自学-辅导式;也有的高校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几种教学模式混合使用。当前,国内高校《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主要运用的6种教学模式的比较见表3。

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四段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在前苏联凯洛夫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模式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对该模式进行分析,以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为突破口,强调了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讲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驾驭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由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在本次调研的12所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该模式。“还记得我们这些年上过的社工课程,都在讲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像万金油一样可随时套用,并且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当一个家庭面临失业时,我们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通过给一群失业人士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然后……这些失业的人就找到工作了,全部!看起来,社工的作用真大。而上完《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之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它让我看到了社工从政策宏观角度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让我知道运用宏观政策倡导可以比微观的社会工作方法更加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改变现状。并且,这门课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也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不像以前告诉我们的那样认为社工是万能的,社工能做的事情其实是有限的。其实我们老师已经把这个课上得非常生动了,可能因为太有人格魅力了吧。”(ZDN-M-10)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能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和广泛使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中的自学环节和辅导环节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如果只有自学环节而没有辅导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犹如一盘散沙,不得要领。运用此模式,教师要对自学资料严格筛选把关,难易程度要适当,阅读量要科学合理,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尽量以适宜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思维为主要目标,不要过多地讲解。“我们学校比较注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自学能力与反思能力训练,所以,我们这门实务课的主要上课方式是老师讲授以及课堂研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给我们指定阅读文献和书目,进行课下的自学。”(WZY-M-1)

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在访谈中,一名学生对本校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了介绍:“老师先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现阶段的发展进行讲解;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点来选择不同的社区点进行相应的分组实习;学生进入社区后对社区进行扫描式的走访,根据各个社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安排或者自身的发现选择相应的切入点进行相应的介入(社区营造、社区人群服务、社区管理等),同时做简单的项目设计。课程进行到中期会组织学生进行中期讨论与分享活动。课程结束时,各个小组的总结报告展示与分享。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特色是以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反思为主,老师课堂讲解为辅助。”(LZS-W-03)

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切入点,在合理的情境中呈现案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发现问题,在深思与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新的知识点,能力得到提高。[2]被访的一名学生对本校老师是如何组织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一两个星期,老师会为我们发放案例资料,并会向我们推荐其他一些有助于案例分析的资料与读物,鼓励我们搜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老师会让我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每个组一般5-6人,一起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都要选派代表,对案例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每个小组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在发言期间,要适时应对其他小组的提问,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由其他组员继续发言、回答问题。老师会根据我们的发言情况提出代表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分析,将我们引到正确的方向上。集中讨论之后,老师会让我们自主进行思考,总结规律。” (XFY-W-03)

“老师与我们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热烈,学生经常用头脑风暴、画分支图、小组比赛、学生个人授课等方法去分析案例,总结出助人的多种途径,以此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当中。”(RLX-W-05)

三、国内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学生们对本校开设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总体上是满意的,同时,也针对自身学习的感悟对教学方式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依据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原则,我们将当前国内高校MSW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讲授式教学是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學模式,同时也是在调研中被学生“吐槽”最多的教学模式。在访谈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当前的实务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过于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在实践领域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重视不够。谈及对该门课程的期望,学生们意见最集中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同学可以模拟情景体验,不要总是老师在那里讲。”(RYF-W-01)“希望可以到社区实地调研,实际感受和体会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真实状况。”(GCD-W-04)“希望可以多运用视频或角色扮演等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课堂教学应该多与实践相结合。”(QXF-W-07)“希望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实务,而且希望相关的课程能够有一个连接,不要出现互相矛盾的现象。”(LJW-M-08)“希望能够增加更多关于社区服务方面的课程内容以及增加学生有机会参与个案管理实践的内容。”(HXJ-M-10)

“方法讲授的很少,我意思是中观的方法,老师会讲宏观的政策,社会现象社会需求等等,或者微观的技巧,比如在某个场景中,老师认为社工应该怎么处理某个小组的细节,但是中观技巧约等于零。比如我们接触服务对象有多少种方法?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摸?我们的服务方案的逻辑应该是啥样?等等这种。所以老师最后的考核方式是写一个服务计划书,其实还是挺懵的,我同学问我怎么写,我拿以前的服务计划书给她讲大概怎么写,但是我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XZQ-W-09)

(二)案例教学模式——案例的遴选与设计问题

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教研【2015】1号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案例教学摆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进行基地建设。通过调研了解到,案例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我国高校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运用得比较多的模式,绝大多数被访学校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过程中,都会以《MSW教学案例集》作为重要参考书目。

衡量一个案例是否具备教学价值,关键要看该案例是否包含着值得分析与探究的问题;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中心点上;这个中心点必须是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完整、生动,设计出的情境中要蕴含着明显冲突或是疑难问题;要详实而具体地对案例进行描述,不能笼统地进行介绍。案例中所提供的信息都应该是真实、准确、有效的,与案例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也应该是详实的陈述,透过这些背景资料能明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能分析出引发问题的原因。一个优秀的案例不只是为了向学生抛出问题,而是为了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法,还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流程,并要对解决问题的决策做出合理评价,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如此看来,《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的案例选择,需要教师颇费一番心思。在调研中,学生们对于案例教学也是赞赏有加:“老师通过很多真实的案例使我们对社工实务的管理和通用过程产生了解,包括接案、服务设计、理论、技巧等都会涉及到,尤其是在个案管理方面感触特别深,通过这个课我对个案管理有了更深层的了解。”(LAQ-W-07)不过,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校将案例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案例并进行分析,此种做法有欠妥当。“我们都是自己找案例,与小组同学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可是,这些案例都是我们在网上找的,资料也不是很全面,找到一个合适的案例还是挺困难的。我们大部分同学的介入过程也都是从网上看的,对案例的分析存在很多不足。”(HJG-W-06)

(三)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角色定位与专业伦理问题

体验/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于实务课程教学来讲也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式。针对《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要避免“娱乐化”倾向,二是要避免“案主化”倾向。所谓“娱乐化”倾向是指学生将教学中的体验环节视为娱乐环节,并未切实体会其中的专业性问题,学习的收获也就无从谈起。所谓“案主化”倾向是指将教学过程视为服务过程,将学生视为案主,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前提下“处理”案主的问题,又缺乏后续的持续支持与辅导,从而使问题搁置。“案主化”倾向的最大风险在于专业伦理的考量。如果将教学与实务混为一谈,学生一旦“沦为”案主的话,会触及专业伦理的质疑。因此,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使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的保护问题。模拟毕竟是教学环节,并不是真实的个案或小组工作,老师不是社工,学生也不是服务对象。从专业伦理角度来讲,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而并非展现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模拟教学环境并不安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将很难处理。访谈中一名学生的反馈使我们对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加了小心:“内容很好,有一些是没有听过的,还挺新鲜,但是实务二字体现得稍有欠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当过社工,建议您再问问没当过社工的同学什么体验,反正我是觉得其实还是挺学院派的,因为老师专注儿童青少年领域,所以课堂内容基本围绕青少年社工开展。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在上大学生成长辅导课,反正就是感觉跟大学生成长辅导的界限不是非常明显,感觉我们的角色还是在感受什么是社工,了解社工的作用,但不是把我们当成未来的社工来培养,缺少那种操作技能的系统讲解。这么说自己的学校课程不好,但是…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QLJ-W-09)“跟社工实务有点脱节,感觉老师是在上实务课,但是课上所有的实务都是老师来做的,我们是服务对象。”(LPD-M-12)

四、關于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已有研究表明,教学模式与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学习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社工实务理论、原则、程序等教学内容比较适合于讲授式教学模式。问题的分析、解决办法的寻求这样的专业思维能力的训练较为适合探究式、分析式和案例式教学模式。对于一些专业领域中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可以采用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高级社会工作实务》是一门“能力为本”的课程,应尽量避免“满堂灌”的讲授,要授人以渔。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考虑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教学模式繁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对自身的驾驭能力做好评估,同时,还要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是用英文开设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和PPT,以及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全部都是英文。在这里,教师的驾驭能力应该毋庸置疑,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的确要画个问号。并且,在《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全部介绍西方的内容,难免有脱离中国本土实践的嫌疑。在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中,要尽量避免触及到专业伦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医学专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就是“标准化病人”。在国际社工教育界,目前也已经采用“标准化案主”这样一种形式来训练社工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案情的脚本需要提前撰写好,培训好“标准化案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临床技能清单上的技术要求,为“标准化案主”提供“专业服务”。[3]有些高校已经将此种方法应用于实务教学及考试。[4]

(三)教师要时时评估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模式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都有一定的优势与不足,关键是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适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研究生的教学要保证学生在课下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专业阅读和思考。诸如信息量较大的案例、大部头的理论、前置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这样一些环节应尽量安排在课下进行,而在课堂上较为适合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问题研讨,有情境设置的助人技术训练,复杂疑难案例的分析等教学活动。

(四)适当加大案例教学、体验/参与式教学的比重

当前,国家对高级社工人才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既要掌握政策法规,善于运用合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使复杂的专业问题得到解决;又要能够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估社会服务方案或项目;同时,还要能够开展社会工作政策、理论与实务研究。其中,方法与技巧的学习适合于通过体验/参与式教学环节进行;复杂疑难专业问题的解决,以及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依托高质量的案例支持。因此,在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参与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占比,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提高实务能力和水平。

(五)积极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领域教学模式的好经验、好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我们也同样可以与相关专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当前,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在教学活动中普遍采用了一种实践型教学模式——“SPS案例沙盒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真实的商业、技术和决策情境以及开放性的问题与需求,以生动真实的案例主题设计,通过“案例沙盒项目实验室”的模式,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实践和创新环境”,引导学生以恰当的身份和方式参与企业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应用与创新,从而达到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的目的。[5]“SPS案例沙盒教学模式”打破了高校与社会组织(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实践者)之间的壁垒,将产、学、研有效且高效地连接起来,这不仅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方式创新的机会,也给实践者寻找创新路径提供了思路。该教学模式对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来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我国来说尚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概念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正确专业价值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可以在《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的课堂上先行先试,逐步积累经验,使教学模式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美]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莉·卡尔霍恩.教学模式(第八版)[M].兰英,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思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教学案例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臧其胜.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3(2):197-219+245-246.

[4]刘华丽.社会工作客观结构式临床评估在实务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19.

[5]潘善琳,应文池.SPS案例沙盒教学方法:设计、实施与范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6]Pan and Tan. Demystifying case research: A structured-pragmatic-situational (SPS) approach to conducting case research[J].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1(21:3),pp.161-176.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