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血清Vaspin、Apelin、Chemerin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关系

2020-07-10 05:41:16王子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颈动脉斑块

李 通,王子军,邓 艳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病的80%,若不及时医治或治疗不当易造成偏瘫,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2]。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栓溶解、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等[3-4]。但是治疗效果仍不太令人满意,因此,能够帮助临床判断和预后治疗的血清指标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以108例脑梗死老年病人以及60名无脑卒中病史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素(Apelin)以及趋化素(Chemeri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求治并经临床诊断的108例脑梗死老年病人纳入病例组,其中男59例,女49例;年龄62~76岁;病程2~28 d;并根据医学影像学资料等临床资料将病例组病人分为稳定斑块组(52例)和易损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63~78岁;病程3~27 d。易损斑块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62~77岁;病程3~28 d。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无脑卒中病史的老年人纳入正常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62~79岁。3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且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6],经过头颅CT或者磁共振(MRI)扫描证实的病人;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治疗与检查的病人;③知情同意并签署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相关文件的病人。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以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病人;②发病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③下肢有相关骨关节疾病、不适合康复训练的病人;④病情不稳定或者有恶化风险的病人。

1.3 测定方法

1.3.1 血清指标测定 抽取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液3 mL,置于无抗凝剂的采血管,并放入离心机,4 ℃、3 500 r/min离心10 min,使用1.5 mL PE管取清液,存放至-70 ℃冰箱内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aspin、Apelin以及Chemerin水平。生化法定量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水平[7]。

1.3.2 颈动脉斑块情况测定 采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以7.5~12 MHz的频率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的位置、性状、大小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8]。颈动脉正常:IMT<1.0 mm;颈动脉硬化:IMT≥1.0 mm;动脉粥样硬化:IMT≥1.2 mm,并且有局部性向管腔隆起。其中稳定斑包括扁平斑和硬斑,主要以高回声、不均质回声为主;不稳定斑包括软斑和溃疡斑,主要出现低回声或不规则回声[9]。

1.3.3 预后情况判定标准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10]评价生活质量, 0分:完全无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2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患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事务;3分: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但能独立行走;4分: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5分:重度残疾,卧床,尿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6分:死亡。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较差。

2 结 果

2.1 3组临床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清TC、Apelin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TC、Apelin以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Vaspin(pg/mL)Apelin(μg/L)Chemerin(ng/mL)TC(mmol/L)正常组606.37±1.88 83.7±14.9 20.02±1.92 5.04±0.64 稳定斑块组524.58±1.45①145.8±21.2①26.75±2.76①5.42±1.28①易损斑块组562.34±1.01①②186.6±36.7①②32.86±3.93①②7.47±1.76①②F值6.23015.90112.4775.175P<0.001<0.001<0.001<0.001

与正常组比较,①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②P<0.05。

2.2 影响脑梗死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单因素分析 采用χ2检验对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所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Vaspin、Apelin及Chemer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影响脑梗死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斑块稳定性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是否具有稳定性为应变量(无=0、有=1),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aspin<3.45 pg/mL是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而血清Apelin<145.8 μg/L、Chemerin<26.75 ng/mL、TC<5.42 mmol/L是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详见表4。

表4 影响斑块稳定性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 影响病人再发脑血管意外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的病人59例(54.6%),预后较差的病人49例(45.4%)。以脑梗死病人是否再发生脑血管意外为应变量(无=0、有=1),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aspin<3.45 pg/mL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而血清Apelin<145.8 μg/L、Chemerin<26.75 ng/mL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保护因素。详见表5。

表5 影响病人再发脑血管意外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基础主要有脑侧支循环代偿、脑部缺血、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凋亡等[11]。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核心问题是最快速的增加局部缺血区灌注,改善脑部微循环,减少神经元、微血管及胶原细胞受损,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增强脑血管建立新生血管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12-13]。而生物标记物是一种有助于评估疾病风险、疾病诊断甚至治疗方法和预后疗效的临床指标,但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应用的生物标记物并不完善[14]。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aspin、Apelin及Chemerin水平。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且血清TC、Apelin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且血清TC、Apelin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Vaspin是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家族,由动物内脏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脂肪因子,主要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并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16]。既往有研究表示,血清Vaspin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等过程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Apelin以及Chemerin也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17-18]。

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斑块稳定性以及再发脑血管意外的因素。采用χ2检验对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所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吸烟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Vaspin、Apelin及Chemer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Vaspin<3.45 pg/mL是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而血清Apelin<145.8 μg/L、Chemerin<26.75 ng/ml、TC<5.42 mmol/L是影响病人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血清Vaspin<3.45 pg/mL是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而血清Apelin<145.8 μg/L、Chemerin<26.75 ng/mL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保护因素。因此,血清Vaspin、Apelin以及Chemerin水平能够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程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明,人体内脏脂肪组织不仅参与能量代谢,还能够分泌脂肪因子来影响多种代谢。Vaspin是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家属成员的一种脂肪因子,其表达和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9-20]。既往也有研究显示血清Vaspin、Apelin以及Chemerin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等过程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21]。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血清Vaspin水平降低,Apelin和Chemerin水平增高,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降低,说明血清Vaspin、Apelin、Chemerin水平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重要的预后以及诊断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管颈动脉斑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自我保健(2021年2期)2021-11-30 10:12:31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妇女之友(2021年9期)2021-09-26 14:29:36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百姓生活(2019年2期)2019-03-20 06:06:16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