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迪
[摘 要] 多媒体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很值得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将多媒体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推进,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领域,为教师供给了广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增添了多彩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仅仅是借助“黑板+粉笔”呈现,教学手段也仅仅是单一的口授,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缺乏热情与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然新课改风向标下的数学课堂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高中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中所具有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过于抽象和枯燥,导致了学习的索然无味. 多媒体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备受师生青睐.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有一段时间,这给我们的教学打开广阔场景.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沟通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身为一线数学教师,笔者结合多个案例,谈谈如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变枯燥为趣味,激起兴趣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它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步入想象的空间,进而调动表象储存,构成知识的新理念,并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完善思考的过程,从而促进能力的不断提升. 因此,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实现建构的前提.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空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多元情境的创设,而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很好地支持了这项教学活动. 教师需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特征,以多媒体为载体创设情境,借助其形色和声光的动态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观察、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本质.
案例1: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多种多样的轴对称图形,如商标、植物、风景、动物等图片,进一步探究和发现隐藏于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背后的共同点. 在欣赏对称美的同时,了解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有效弥补了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短板,它既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以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步入学习深处.
直观演示,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兴趣
人的思维都是从直观到抽象逐步过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图形为动态图形,使他们的多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冲击,扩大感知时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案例2:教学“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教师让学生自行访问并观看服务器上的课件“函数y=ax2+bx+c及其图像”,与此同时,可以随意输入其中任意数据,如a,b,c来更改变量,从而获得不同的函数图像. 再从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出发,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自行分析参数a,b,c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作用.只要设计好演示效果,就可以按要求进行准确的变换,在课堂中,教师无论多善于描述和表达,也无法传达出那些抽象学习内容,而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化繁杂为简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加轻松地解决问题. 此时,教师拾级而上,适时提出探究性问题:经过以上一系列操作,请思考,如何确定单调区间?又该如何判断奇偶性呢?
多媒体的演示,使得学生瞪大了疑惑的双眼,在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中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由此,新知的掌握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时,学生也会比平时理解得更透彻. 这里需强调的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需准确定位多媒体与教材的切合处,并牢牢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从而发挥出其巨大功效.
动态演绎,化静态为动态,促发兴趣
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呈现的仅仅是一些静态的图像,形象生动的图像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跳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动态情境,以精心设计的动画、音乐和图形将实际活动过程生动演绎,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促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绎,能使学生阔步行走在主动探究知识和努力找寻解题路径的道路上,并不知不觉渐入佳境.
案例3:教學“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教师可通过“几何画板”来操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形状”,解决动态问题. 如图1所示,不断拖动点E,抓住图形在动态变化的某一瞬间,不断改变离心率e的大小,观察到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连续变化情形.
以上曲线都可以从平面截圆锥面获取,还需结合Flash MX软件进行操作,通过操作不同位置的平面截圆锥面得到不同曲线的过程,配合学生的大脑“平行”思考,将数学理解与无法看见的图形运动演变为动态影像进行表述,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问题的思考状态. 与此同时,巧妙运用好网络资源动态演绎天体运动受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的积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动态的画面,促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静止—运动—静止”的动态模式.
网络交互,亲身体验,唤起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教学软件为载体的思维模式,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在整个“动态链”上完整地演示图形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静止瞬间,在亲身体验中做到以静制动,动中窥静,在鼠标的控制下动态图形逐步演变为自身头脑中的画板思维.这样一来,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唤起学生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热情的目的.
案例4:教学“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将其保存至互联网上,并充分考虑运用的主体——学生,让学生自行去控制按钮A,ω,φ,在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中,观察出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实现思维空间的真正打开. 除此之外还可以合作探究图2,在交流互动中,使方法的迁移与能力都得到锻炼,成就学生的“摘桃”收获.
总之,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动画演示、图片展示、几何画板操作等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发现规律,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利于难点的突破.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素质,实现课堂信息化的互动沟通. 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