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云
摘 要: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促进深刻理解知识,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反思性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苏教版;反思;理解
小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是指当他们经历了一段时间学习后,应当暂停接下来的学习,总结和回顾过去某个阶段的学习,了解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以此确定新的学习目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问题解决”明确指出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指出要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可见,反思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可以让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小结,也能让他们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为此,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什么时候开展反思、怎么进行反思做了有效的引导和示范,逐渐培养他们主动反思的习惯,让全班学生带着目标努力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学会课前反思,有针对性听课
俗话说:“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成长最快的人。”一个善于反思的学生在完成课前学习单后,会对学习单中的解答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在不断追问中让自己不仅知道解答结论,还知道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他也就非常清楚上课时自己能够分享哪些见解给自己的同学,在课堂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哪些疑问,使得听课更有目标性。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一课时,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学习问题:你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第二天,学生收集了很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围绕这些数学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回家收集并且研究了年、月、日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收集到的知识?
生:一年有12个月。根据一年的天数不同,可以分为闰年和平年,闰年有366天,平年有365天。根据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有大月、小月和2月,大月有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小月有30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2月闰年29天,平年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些结论呢?接下来同桌两人一组,尝试把刚才的结论变成问题。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年有12个月,你可以提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一年是有哪12个月呢?……虽然有些提问你马上就能回答,也有些提问现在你还不知道答案,但是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开始。
生:为什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这是谁规定的?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原来知道的陈述性知识变成一个个问题,在同桌互相问答中进一步巩固了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知识,加深了知识停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同时原来他们只知道答案,现在在互相提问中他们既知道答案,又知道原因。
二、学会课中反思,总结学习过程
课中反思,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交流一些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炼。这样的课中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刚才学过的零散杂乱的知识点,辨别出回答正确的观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链。
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课时,当全班学生通过研究几道算式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并理清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因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提供示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五个算式:12÷4=3(个),13÷4=3(个)……1(根),14÷4=3(个)……2(根),15÷4=3(个)……3(根),16÷4=4(个)。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余数是1、2、3。
生2:除数都不变,都是除以4;被除数是12、13、14、15、16,一个一个变大。
生3:余数比除数小。
师:刚才生3说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这里要余数比除数小呢?
生4:因为题目是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比如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我们要把小棒用到不能摆为止,摆2个需要8根小棒,还剩下5根小棒,这时5根小棒还可以再摆1个正方形,所以是摆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
师:谁听明白了刚才的交流过程?谁愿意帮我们用简洁的话总结一下为什么要余数比除数小?
生5:刚才大家说了余数要比除数小,就是要把东西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中抛出了“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关键性问题,在众多学生交流发表观点后,让学生对刚才举例的观点用简洁性的话语进行反思性总结,突出了关键性知识,也给刚才没有理解的学生一次重新理解的机会。
三、学会课后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课后反思,也是学生每节数学课学习时的重要反思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回顾总结或布置作业的方式检查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看到现状明确努力方向,并对所学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查漏补缺。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课“算24点”一课时,我在课末提出了两个反思性问题:让学优生说一说你为什么能成功地算出24点,让学困生说一说你在计算24点过程中哪里遇到了困难,接着出几道题目让他们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怎么计算出24点,现在请计算成功的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把这四个数凑成24点的,有哪些窍门?也请刚才没有计算出24点的同学想一想你在哪里遇到困难了,为什么没有成功地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等方法凑成24点?
生1:我在思考时努力把这4个数凑成24点,比如可以想办法利用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这两句乘法口诀把四个数凑成3和8、4和6;也可以用27-3=24、25-1=24、20+4=24,先用两个数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24后,再来计算。
生2:我们也可以想办法把这四个数凑成12和2,然后利用12×2=24来算出24点。我还要补充,也可以利用0的运算特性来计算24点,比如3、4、4、8,有3×8+4-4=24。
生3:我刚才只是努力想把这四個数通过加减乘除计算出3和8、4和6,没有想到可以用12×2=24来计算。
生4:刚才我在独立计算24点时也想到了把24拆成这三组相乘,但是发现利用剩下的两个或者三个数很难凑出3和8、4和6、2和12,这就是我没有成功的原因。接下来我要努力把24拆成这六个数。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寥寥几句话语串联起让全班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成败得失的反思,让他们思考成功或者失败的重要原因,并把成功的经验分享后让大家找到解决24点的方法,把失败的经验分享后让大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次反省自己,通过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的被动反思内化为以后的主动反思,清晰地把握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客观正确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过程,促使自己更好地学习和巩固课堂上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