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艳玲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321015)
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三复习教学的常见做法是压缩知识教学,进行“刷题”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短期看来是有效的,但这样的复习脱离了实际,固化了学生的认识空间,使学生误以为数学就是“做题”,“学数学就是考试”.长此以往,这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疲惫和无趣的,对数学的印象单一,对数学的价值认识肤浅,对数学的精神、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体悟更少,无法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借助案例探索如下:
学生学会思考,首要的是要对未知有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在高三复习课上,有趣的数学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促进学生思考.
案例1 猫吃老鼠
在复习重复排列问题时,教师经常举这样的例子:“4封信,投入3个不同的邮筒,有多少种投法?”.这样的例子过于单一,使学生感觉单调.笔者将该问题变为:“4只老鼠,3只猫,猫吃老鼠有多少种吃法(一只老鼠被一只猫吃)?”并引导学生从结果思考,因为最终的结果是“老鼠在猫的肚子里”,所以逆向思考,“猫排成一行,编号猫1,猫2,猫3,张着嘴,老鼠选择猫的肚子钻进去”.课堂上,“猫吃老鼠”的例子使学生兴趣盎然,为枯燥的复习增添几分色彩.
案例2 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
例1 已知函数f(x)=(x3-6x2+3x+t)ex,t∈R.若f(x)依次在x=a,x=b,x=c(a<b<c)处取到极值,且a+c=2b2,求f(x)的极值点.
由f′(x)= (x3-3x2-9x+t+3)ex,可得f(x)的极值点是x3-3x2-9x+t+3=0的三根a,b,c.求解a,b,c需要用到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笔者类比二次方程的情形推导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类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提问三次函数有没有求根公式,笔者抓住契机,简要讲述了三次求根公式的发现过程——塔塔利亚、卡丹与费拉里之间的恩怨故事.课后,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了解三次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部分学生甚至去了解一元五次方程为什么没有求根公式?这就达到了“学生课堂上带着问题去思考,课后带着好奇心去探究”的效果,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中许多重要的方法和概念起源于趣味数学,如哥尼斯堡问题诞生了图论与拓扑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趣味题背后的数学方法.
案例3 高斯求和
高斯求和的故事广为流传,高中生几乎都知晓.在复习时,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探索高斯求和所蕴含的方法.
图1
图2
运用类比促进学生对不同数学内容的发现与领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记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二探 倒序相加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配对使某两项的和相加为定值,简化计算.
再探 倒序相加在解题中是一个重要方法,笔者利用适当的例题,让学生迁移得到一种新的方法“倒序相乘法”.
例4 (1)(tan 1°+1)(tan 44°+1)的值为_______ ;
(2)(tan 1°+1)(tan 2°+1)…(tan 44°+1)的值为_______.
本案例从趣味数学入手,充分探寻数学方法,密切关联数列、函数等重要内容,强调知识间联系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丰富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
趣味数学包含的思维,不仅“思维巧”,而且具有“大众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切磋,培养了争鸣的学术意识.笔者利用趣味数学促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将“巧思”逐步一般化,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案例4 切西瓜问题
例5 如何将一个西瓜三刀切成八块?
这是一道小学趣味题,切西瓜问题可抽象为三个平面最多将空间分成8部分,由此引申出以下问题5.
例6 空间内有n个平面,设这n个平面最多将空间分成an个部分.
(1)求a1,a2,a3,a4;
(2)求an关于n的表达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降维,由此得到下列问题.
例7n个点最多将1条直线分成多少部分?
例8n条直线最多将1个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笔者引导学生逐次思考:
① 先考虑“点”分“线”.
直线上n个点最多将直线分为n+1部分.
② 再考虑“线”分“面”.
记n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bn部分,平面上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再添1条直线,该直线与原直线有1个交点,1个交点将新的直线分成2部分,这两部分都将原有的平面分成两个,所以b2=b1+2.n-1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bn-1部分,再添1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原来n-1条直线都不平行且没有共同的交点,故有n-1个交点,n-1个交点将第n直线分成n部分,这n部分直线每一个都将原有的平面划分为二个区域,所以bn=bn-1+n,
③ 最后考虑“面”分空间.
记n个平面将空间最多分成an部分,类似“直线分平面”可得
从上述探索过程看,我们是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情形来考虑,情形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和明显的层次性差别,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爬坡思维.爬坡思维的各种情形次序不能颠倒,后者依赖前者,像爬坡一样逐级上升,每一次推理都是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上的,步步上升,最终达到目标,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低维到高维的数学思想.
数学对文化、理性精神、现代人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要求教师应有意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数学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和人文素养.
案例5 河图洛书(图3)
问题 将数字1到9排成三行三列的数阵,使得无论是纵向、横向、斜向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5.
文化背景 《易·系辞上》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传大禹时,洛阳西的洛宁县洛河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划分天下为九州,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在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哲学、政治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复习矩阵时,笔者利用该问题和两个上古神话引入矩阵,一方面使学生有新鲜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得到答案后,笔者再给出南宋杨辉的解答“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进一步体现数学文化的丰富以及深奥.
图3
在教学中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例解释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如复习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时,笔者用一则故事和一则广告引入极坐标,体现数学之用.
案例6 心形曲线
一则故事 一天,一同事(语文教师)谈到“华润超市做活动,画出r=a(1-sinθ)的图像有奖品”.
一则广告 百岁山矿泉水的广告.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他们相恋了,国王知道后,将笛卡尔流放.笛卡尔给克里斯汀寄出一封信,这封信内容只有一个公式:r=a(1-sinθ).国王看不懂,将信转交给公主.公主画出图象,这就是著名的“心形线(图4)”.广告就是把百岁山的水比喻成这封另类情书,意喻“经典、浪漫、难忘、瞩目”.
图4
运用趣味数学进行复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积累.积累数学趣味问题和数学史料,运用趣味数学教学的案例以及包含文化背景的高考试题;二是挖掘.挖掘趣味数学中蕴含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挖掘其中的人文意蕴;三是思考.思考如何将趣味数学适当且有效地融入数学课堂.总之,作为一线高三教师,应该使复习的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思考,有方法的碰撞,有思想的交流,有文化的底蕴,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