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能聪
【摘 要】 感恩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关心理解他人。而初中更是人一生中较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更为适应集体和社会。本文针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 实践研究
引言: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凝聚力,还能在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的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现状
1. 教师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感恩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对学生自身存在的自私、不尊重教师、集体荣誉感差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学生的道德塑造,导致学生感恩意识无法得到提高。就算教师意识到相关问题,也一般不予理睬,更是加重了这一现象。
2. 感恩教育的开展方式不当
对于初中生而言,只靠口号来教育是没有用的。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浅薄和片面,流于形式。例如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但洗完之后往往就只写一次感想,后续就没有了。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给父母亲手制作生日礼物等。这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不但无法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本该发自内心流露的感情变成了机械式的完成作业,使学生越发忽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二、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对于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建设者和引领着,必须要在班级管理中学会发挥榜样的力量,并感染自己的学生。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对于感恩教育中思想和行动较为积极响应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和鼓励,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向教师看齐,在教师的带动下成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具有感恩意识的人,使班级的氛围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作为榜样,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感恩精神的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例,例如在父母生日给父母买衣服等,并通过社交软件分享自己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温馨日常,使学生在浏览时明白孝敬父母和与他人相处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恩精神。在学校升旗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艰苦事迹,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幸福生活产生思考并向学生传达对共产党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2.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要彰显在实际行动中。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例如,母亲节时,教师可以句型相关主题的班会,尽量邀请学生家长到场,通过一系列亲子故事的分享和共同完成一些小游戏活动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在一些重大灾情出现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灾区的问候,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3.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感恩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长久坚持做一件事可能会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他们的感恩教育需要长线进行。教师要在进行感恩教育之后注重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通过积极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保持感恩的积极性和动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自觉践行感恩活动,成为具有感恩精神的新时代少年。例如,有些学生在感恩教育刚开展时做得很好,但时间一長就懈怠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感恩活动的积极性。
4. 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多层次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来进行感恩教育,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使感恩教育的效果更为饱满。例如,在植树节到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告诉学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地球母亲产生感恩意识。又比如,通过组织学生给山区学生捐赠物资,并亲自送到山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山区学校的学习环境,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更为珍惜,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和个人能力来回报社会。
结束语
如今的初中生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是极为广泛的。因此教师要坚持开展感恩教育,从而使学生不被不正确舆论所引导,保留其自己对于事件的思考能力和身为人最为纯洁的感恩之情。学校、教师和家长也要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强化感恩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确保感恩教育的效果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1] 陈波. 浅谈班级管理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26):249-250.
[2] 谢丽珠.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