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2020-07-06 03:26顾琴卞学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写结合

顾琴 卞学华

【摘 要】以一節美文读写课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以主题为中轴,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内化,进而在读后写作中迁移和应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写结合;读写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33-04

【作者简介】1.顾琴,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教师,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卞学华,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江苏泰州,225300)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英语教学要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一主题下的文本阅读,体验和感受主题内涵,积累同一主题的词汇和语料,将已有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信息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情景模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迁移应用完成写作任务。笔者以一节美文读写课为例,探讨教师应如何基于文本主题,通过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刻解读主题意义,理解、内化和运用语言,提升思维品质,最终实现语言、内容、思维和技能的整合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要从不同侧面,围绕学生感兴趣且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共同主题展开,以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该主题不同层次的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语料。[1]围绕“爱”这一主题,教师选择了两篇课外经典美文作为本节课的阅读文本——《Love Is Just a Thread》(http://m.ruiwen.com/wenxue/shici/439655.html)。呈现了父母之间无所不在的却湮没于生活琐碎、似乎并不为人所见的爱,这种爱平淡而温馨,历久而弥坚。《The Remembrance of Lilacs》(http://www.kekenet.com/read/201206/187877.shtml)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因思念母亲而寻找紫丁香,最后将采集的花束送给养老院里的老人,用行动给孩子诠释“爱是分享”的理念。这两个阅读语篇文字平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而意蕴深远。教师以问题链为引领,通过不同层级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分析简单的文字中折射出的人物情感,领悟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的深刻内涵,鉴赏文本作者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并在后续的讨论和写作中迁移应用,实现主题意义的解读、升华和内化。本课时教学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内容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背景知识提出主题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首先提出“Love”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说出与之相关的词汇,激活学生的主题背景知识。学生给出了诸如care, harmony, companionship, respect, patience,understanding, warmth等词。接着,教师引出第一篇阅读文本,要求学生根据标题进行预测:What may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Love is just a thread”?学生对内容的预测精彩纷呈: Love is weak, and if not taken good care of, it will break easily. /Love is endless, going through all our lives./Love is like a thread that can keep all of us connected....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教师呈现了一幅手工缝制的被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有针脚的被子中的“thread”是什么,直观的画面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验证预测的欲望。

(二)解读文本,多维活动探究主题意义

在阅读故事类文本时,教师要设计有层级的学习活动或问题,引导学生跨越故事的表层含义,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理解。[2]在这篇美文中,父母之间的“爱”是一条明线,作者对“爱”的理解和情感变化则是一条暗线,作者经历了从最初“怀疑”(doubtful)父母之间是否有爱,到“困惑”(puzzled)于母亲对“爱就是一条线”的解释,到最后“理解”(understanding)爱究竟是什么的情感变化过程。基于明线,教师设计快速阅读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内容框架,通过细读活动引领学生梳理和分析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围绕暗线,教师启发学生解析文本结构,体会作者如何将这种情感变化贯穿于“琐碎”的叙述中,仿佛一根“线”串起了所有的“珍珠”,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爱”的主题意义得到凸显。

1.快速阅读,提取信息。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并回答问题:①Why does the writer doubt whether there is love between her parents?② What did Mother mean by saying “Love is just a thread”?③ Why didnt Father recover as early as the doctor had expected?

2.細节阅读,深度解析。

教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① Why do you think the mother didnt answer the authors question immediately?② Why did both the parents look pale when they returned home from hospital?③ Why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 road where her parents walked?

3.分析结构,发掘内涵。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In this essay,“I”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in feelings.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find how “I” felt according to the clues.

4.赏析品鉴,深化主题。

对构成语篇思想内容上的词语和句子要在阅读中赏析,这样理解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欣赏、评价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境。[3]在这篇文字浅显的故事中,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都非常细腻,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他们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同伴分享并阐述自己的理解。Try to find the sentences that impress you most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partners and explain why.

多数学生分享了“母亲”的话:Look at this thread. Sometimes it appears, but most of it disappears in the quilt. The thread really makes the quilt strong and durable. If life is a quilt, then love should be a thread. It can hardly be seen anywhere or anytime, but its really there. Love is inside.在这段话中,稀松平常的物件,信手拈来的比喻,却蕴含着关于爱最好的诠释:生活平淡琐碎,爱深藏其中,让我们的生活温馨而恒久。作者对父母散步时的一段景物描写也引起学生共鸣(因版面所限,略)。

通过这样的分享与交流,学生赏析了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谋篇之用心,立意之深远,不仅领悟了主题意义,也明白了作者是如何凸显主题意义的。

(三)延伸阅读,应用策略升华主题意义

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同一主题的多篇文本互动,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意义,而且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词汇、语法、结构、修辞等多种铺垫。

在引导学生解读第二篇美文《The Remembrance of Lilacs》时,教师采用了“解析结构—梳理语篇—赏析文本”的路径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解析结构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把握文本的主线,用分层设问的方式梳理语篇能帮助学生在获取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并在文本赏析中升华“爱是分享”这一主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浅表走向深入,思维也从低阶走向高阶。

1.解析结构,把握主旨。

Scan the passage and try to complete the form to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2.梳理语篇,解读文意。

学生细读文本后回答:①Why did the woman feel blue on Mothers Day?② How did the woman feel when they found the lilacs?③ Why did the woman donate the lilacs to an old woman she didnt know?④Why was the woman in no hurry when picking lilacs?⑤ What do lilacs symbolize in this passage?

3.赏析文本,升华主题。

Read the essay again and try to find the sentences showing the deep love of the woman for her parents.

(四)迁移应用,创新表达内化主题意义

在主题阅读环节中,教师通过层级性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进行语篇阅读和分析,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爱的无所不在、爱的无关形式、爱的无私分享、爱的跨越时空。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输入后,他们基于同一主题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成为可能。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安排了一个讨论环节,包括两个话题:① According to the two essays, love is the fragrance of lilacs, love is just a thread. What else can you think of to symbolize love?② Love is always around us, but sometimes, we may ignore it. Can you think of some occasions when true love does exist but remains invisible?

这两个问题既是阅读环节的总结和延伸,也是对其后写作环节的承接和铺垫。讨论中,学生充分应用他们在阅读中的有效输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发散和碰撞。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写作,内容包括:Your understanding of love. Sharing a story of love.

基于文本主题意义进行拓展性的讨论和写作,有利于学生与阅读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这种互动让文本主题意义得到进一步内化,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层次得到提升,写作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教学反思

输入与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就是将这两个重要环节完美融合的有益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主题中轴统合教学活动。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应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主题為中轴,以意义探究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同一主题的文本阅读,对主题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体验与感受。由于在阅读中获得了充分的输入,积累了关于主题的素材和语料,学生写作时就能有本可源,有据可依,有感而发,有情而抒,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内化阅读、读与写的素养共同提高的效果。

2.以问题链引领探究过程。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脚手架”,有效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对文本主题的深度理解。在本节课中,教师以“问题链”逐步推进阅读活动,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方式逐层展开意义探究,表达对文本内容、思想、观点的理解、思考与评判,并形成围绕主题意义的知识、思维与观念。[4]

3.以有意义的输出为目标指向。紧扣阅读话题进行写作任务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架或铺垫。在输入环节,教师应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加工和吸纳并整合成新的能力;在输出环节,教师应紧扣主题意义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深化主题理解、巩固所学语言并运用语言做事。本节课上,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出“爱”的主题,让学生联想与“爱”相关的词汇;在阅读环节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深度地理解文本主题意义;在赏析环节让学生评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精彩语段,探究其如何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在讨论环节围绕主题再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所有的这些活动设计都指向最终有意义的输出,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语言、结构、情感、意义、思维等多维的铺垫。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10):1-7.

[2]孙铁玲.故事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28-32.

[3]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谈文体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4]郭颖,张金秀,徐国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例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2):1-6.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读写结合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天路历程》中象征意象探析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