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涛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科,吉林吉林 132011)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心理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 该疾病涉及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如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1]。 就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由于病程较长,患者长期脱离社会,所以其社会功能会逐渐退化,进而就会导致患者精神残疾,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病情,但是在社会功能康复方面效果甚微[2]。 这就需要加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此来促进患者康复。 该研究就以2017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分析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详细如下。
该次研究纳入12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120 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2:28,年龄20~51 岁,平均年龄(36.5±2.1)岁,病程1~12平均,病程(6.5±1.1)年。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3:27,年龄20~50 岁,平均年龄(36.4±2.0)岁,病程1~13平均,病程(6.4±1.1)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18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中有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患者加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开展。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疾病;无家属或监护人;对抗精神病药物过敏;无法正常配合研究开展等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服药、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加强对患者疾病的观察和了解等。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疏导。患者在疾病、治疗的影响下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如自卑、恐惧、紧张等,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比如护理人员要以朋友的角色与混着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然后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关怀,建立和谐的关系,这对改善患者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还可以经常与患者探讨人生价值观,带领患者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使得患者加深对自身与现实的了解。 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通过自我暗示法、音乐疗法等来放松心情。 (2)综合健康教育。 常规护理中也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但是其健康教育效果不算十分理想。 为了达到理想的健康教育效果,护理人员就必须强化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采取健康教育手册、一对一健康教育、群体多媒体健康教育等形式来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进而提高其配合度及依从性。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和重要,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认知到家属协同护理的重要性,要知道患者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知识及护理技巧,在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中,家属要积极参与和配合。(3)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由于长期疾病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差,久而久之,患者的社会功能就会逐渐退化。 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 如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指导患者按照作息时间表进健康、有序的生活。 作息时间表内容包括起床时间、自行整理床铺、自行完成洗漱、穿衣等行为,午睡时间、个人卫生内容、良好生活习惯等。在患者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行为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给予患者眼神、肢体、语言方面的鼓励和肯定,提高患者的信心,进而逐渐强化其日常生活能力。 (4)社交技能训练。 想要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就必须加强对患者社会技能的训练。 如护理人员可以每周固定时间组织患者开展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在活动中对患者展开沟通、交流、观察、理解等社会技能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如看电视、读书、看报、做游戏等,这也是社交技能训练的体现。 如患者社交技能恢复良好,可以鼓励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社区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强化社会技能,进而使得患者逐渐融入社会当中。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情况进行观察,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判,该量表内容共10 项,每项评分在0~2 之间,0 分表示无功能缺陷,2 分表示存在严重功能缺陷,该量表总分为2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差。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24 各方面,每个方面包括4个问题,根据问题结果进行评分,总分为384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 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5.6±1.2)分明显比对照组(10.1±2.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组间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13.1±2.1 13.3±2.4 0.011<0.05 10.1±2.0 5.6±1.2 7.693<0.05
护理前, 组间数据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35.1±28.4)分、(289.3±25.4)分,其中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组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256.5±21.2 257.8±22.4 0.011<0.05 289.3±25.4 335.1±28.4 77.159<0.05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类疾病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极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人们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各种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 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想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融入家庭和社会,就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4]。 常规护理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常规护理的局限性和不足也越来越凸显。 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 综合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全面性、科学化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该次研究所实施的综合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综合健康宣教、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社交技能训练等,在综合护理下,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对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5.6±1.2)分明显比对照组(10.1±2.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是因为综合护理中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及社会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最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切实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求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身心需求,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5]。 组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数据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35.1±28.4)分、(289.3±25.4)分,其中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的实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综合护理非常重视对患者生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其目的就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促进患者有效康复。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如在综合护理干预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后质量、社会功能,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积极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