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 评分的影响

2020-07-06 05:41蒋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症入院心肌梗死

蒋楠

(聊城市光明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持续性、突然性和急剧性的缺血和缺氧症状,引发心肌梗死病症,患者发病后,大都会出现持久性的胸骨后部疼痛病症,在休息后或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患者病症并不能有所缓解,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活性增加情况,病症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和休克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据分析,病症发生与患者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或者愤怒、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及便秘等密切相关,临床大都以保守治疗或者介入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后期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2],所以该实验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段,就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 评分的影响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7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入该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9,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2 岁和45 岁,年龄均值为(62.36±4.98)岁, 其中包含前壁梗死患者8 例, 前侧壁梗死患者5例,下壁梗死患者12 例,前间壁梗死患者14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18,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3 岁和46 岁,年龄均值为(63.15±5.26)岁,其中包含前壁梗死患者7 例,前侧壁梗死患者4 例,下壁梗死患者11 例,前间壁梗死患者17 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患者年龄均在40~90 岁之间;(3)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 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病症的患者;(2)排除肝脏、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3)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4)排除思维异常、意识模糊的患者。(5)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干预,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叮嘱患者加强休息,并开展肢体护理干预,以此确保患者皮肤的清洁程度,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合理翻身,提升患者舒适程度,他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情况,待患者病症好转后,令患者主动起床活动, 以半卧位逐渐活动患者的四肢,锻炼患者床上禁食方式。 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在患者入院后的24 h 开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半卧位进行干预,第一,取患者的平卧位,抬高患者的身体至15°角位置,维持120 s 后,继续抬高患者至30°角,进而恢复患者的平卧体位,每天采取上述操作方式至少3 次。 第二,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清洁,锻炼患者自主进食[3]。 第三,在患者入院1 d 后,令患者主动起身活动,取半卧位活动患者的四肢,锻炼患者在床上自主活动,活动过程中需要把握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每天活动至少3 次。第四,在入院3 d 后,令患者下床站立活动,每次站立时间为5 min。 第五,在患者入院五天后,令患者下床行走,由专门人员陪同患者,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第六,在患者入院7 d 以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令患者自主运动,自主进行生活,可以自主洗漱上厕所[4]。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的心力衰竭因子进行检测。 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分值在69 分以上则说明患者存在重度焦虑情况, 分数在60~69 分则说明患者存在中度焦虑情况,分数在50~59 分则说明患者存在轻度焦虑情况。 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n(%)],检验行χ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因子及焦虑评分

经研究,实验组的心力衰竭因素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心力衰竭因子及焦虑评分(±s)

表1 心力衰竭因子及焦虑评分(±s)

组别心力衰竭因子(pg/mL) 焦虑评分(分)实验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259.98±26.74 487.58±31.66 34.298 0.000 25.75±6.69 48.78±5.52 16.582 0.000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经研究,实验组发生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症大都建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症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情况,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已经破裂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大量聚集,形成血块,血块会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阻塞,引发急性的心肌细胞缺血和缺氧,此外,若是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升高或者混着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情况,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2 d 或者2 周会出现前驱症状,比如患者的心绞痛情况会更加严重,心绞痛发作的时长会有所延长,若是无心绞痛存在的患者,会突然发生心绞痛、狂躁、汗出、神志障碍情况,且患者在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后, 病症并不能有效缓解,大部分患者经常会出现胸部疼痛、 气短和胸闷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即可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和休克症状,有部分患者可发生上腹部疼痛病症,临床可将该病症误诊为胃穿孔或者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病症的发生与患者负重登爬楼梯、 参与过重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从事劳动活动,导致患者的心脏负担不断增加,引发心肌细胞需氧量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冠心病病症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手痒硬化及狭窄情况,其心肌需氧时,不能充分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直接引发心肌缺血情况。 此外,较大的体力负荷会导致体内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直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情绪病变属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二大原因,暴饮暴食极易导致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生,患者长期大量的不规律饮食习惯, 大量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导致血液中血脂浓度的不断提升,增加血液的粘稠程度,大量血小板出现聚集性增高的情况,会直接导致狭窄的管组行动脉发生血栓, 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病症。 突发性的寒冷刺激、;熬年患者便秘、不良的吸烟就饮酒习惯导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或者冠状动脉痉挛情况均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病症发生后,患者机体虚弱,且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大,在患者入院后,采用康复护理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 通过半卧法干预,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情况,通过肢体按摩和患者床上训练,通过床旁站立、缓慢行走、行走量的增加和自主生活等方式,能够提升患者肌体恢复速度[6]。 通过循序渐进的合理运动,能够锻炼患者肌肉力量,增强心脏回血量,在运动过程中放松患者心情,尽快回归患者的正常生活[7-8]。

研究表明, 实验组的心力衰竭因素 (259.98±26.74)pg/mL 及焦虑评分(25.75±6.6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康复护理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因子及心理状态,降低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 评分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症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青春期病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