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杰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300)
脑卒中属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患者肢体功能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其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1-2]。 在临床中需重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尤其要注意改善其肢体功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康复训练近些年来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患者好评。 该次试验以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为研究段,就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选取该院收治的72 例脑卒中患者为试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6 例。联合组中男性、 女性分别有19 例、17 例; 年龄最小52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为(64.5±5.4)岁;病程在10~30 d,平均病程为(17.9±3.0)d。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2 例、14 例;年龄最小50 岁,最大78 岁,平均为(64.2±5.1)岁;病程在8~35 d,平均病程为(18.2±3.3)d。 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以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试验可行。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全国第4 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伴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均为首次发病,且自愿签署了试验知情通知书,排除合并其他脑部疾病史、严重脏器功能疾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该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如下:(1)良肢功能体位摆放。 可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仰卧位等体位。 (2)主被动运动和肌力训练。 按照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的流程对患者进行训练,被动训练2~3次/d,30 min/次,主动运动包括翻身运动、桥式运动等。(3)床上运动及转移指导。 需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项运动,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在训练和转移时注意保护患肢。(4)肩关节囊和韧带保护。在患者站立时需有人在旁扶持,在患者坐着时需用枕头托起患侧上肢,并使肩部外旋、肘部伸展[3]。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使用中医定向透药仪中纱布带有中药的部分对患者患肢进行按压,并进行固定,之后再在消毒纸纱布上固定治疗仪电热磁疗垫,强度设置为60°~80°,并启动红外和脉冲功能,1 次/d,20~30 min/次,在治疗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过敏情况,注意预防皮肤烧伤[4]。
1.3.1 就2 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治愈:患者在治疗后肢体功能显著改善, 日常生活未受任何影响;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肢体功能有所提升,日常生活仅受轻微影响;无效: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仍存在明显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 就2 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采取Fugl—Meyer 量表(FMA)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肢功能,满分为100 分,得分以高者为佳[5]。
1.3.3 就2 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
1.3.4 就2 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 采取Barthel 指数(MBI)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100 分,得分以高者为佳[6]。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试验数据,组间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的差异采取χ2检验、t检验得出分别用[n(%)]、(±s)表示,在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上下肢FMA 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上下肢FMA 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 评分对比[(±s),分]
表2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 评分对比[(±s),分]
组别上肢治疗前 治疗后下肢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30.3±14.8 30.6±15.0 0.085 0.932 45.1±15.8 36.2±15.3 2.428 0.018 16.9±7.8 16.7±7.5 0.111 0.912 23.5±7.7 19.2±7.1 2.463 0.016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 评分接近,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3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4.8±1.6 5.0±1.7 0.514 0.609 2.0±1.1 3.9±1.4 6.403 0.000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MBI 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MBI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表4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指数对比[(±s),分]
表4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指数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30.2±16.2 30.6±15.8 0.106 0.916 58.1±16.9 49.1±16.0 2.320 0.023
脑卒中在中医中又被称为“中风”,具体包括脑出血(出血性卒中)和脑梗死(缺血性卒中)两种,其危害性极大,严重者甚至可致死,不过近些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该类患者的致死率有所下降[7]。 许多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各类后遗症,许多患者肢体功能会受到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 还会增加心理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单纯的康复训练在应对此类问题时的效果一般,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正逐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其疗效受到很多专家和患者的认可[8-9]。 该次试验中该院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部分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类先进的治疗方法,能通过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和热磁效应定向推动药物离子,进而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作用[10]。康复训练则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11]。许多临床研究都认为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辅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并且, 相比于单用康复训练的效果更为理想,这一治疗方案深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该次试验结果显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其总有效率高达94.4%,患者上下肢FMA 评分、MBI 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单用康复训练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海燕[12]的研究结果与此雷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升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缓解其疼痛症状,此治疗方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