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美华
(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上海 201501)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下降,身体素质也会极度下降,是脑卒中疾病的高发人群。 经临床研究后发现对老年人实施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1]。 该研究为论证这一结论,对2018 年8 月—2019年8 月期间选取的30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60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病例详情:对照组共30 例,男女之比:15:15;年龄70~90 岁,平均年龄(72.3±4.5)岁;观察组共30 例,男女之比:16:14;年龄70~90 岁,平均年龄(73.2±4.6)岁。经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进行。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
观察组对恢复期患者实施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具体康复治疗的措施如下。
(1) 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采取正确体位摆放,每2h 为患者翻一次身。 (2)对患者患侧肢体各个关节进行按摩,被动性对其进行运动。 秉承肢体近端与远端的顺序,按摩患者的侧肢体,被动性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活动。 (3)在床上对患者辅助展开练习,鼓励患者运用健肢被动性进行活动,如:双手叉握后上举进行训练,下肢展开桥式运动,练习翻身。 (4)缓缓将床头抬高,每个位置维持30 min,渐加10°后展开训练,直至在床边可以坐起为主,保持患者坐位的平衡。 对患者躯干前后进行左右,适当进行旋转。 (5)坐站练习:患者双手叉腰,上肢前伸,将头和躯干微微前倾,重心前移超过膝关节,然后抬起臀部站立,坐站时将人的重心分布在双侧。 必要情况下,治疗人员在患者一侧给予患者帮助。 帮助患者早期站立,增强患者的垂直感,控制重力肌,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调节,对立位平衡加以改善,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6)站位平衡训练:从不同方向移动患者的重心, 双手交叉放于胸前举过头顶,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7)步行准备训练: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后迈步,内收患侧下肢,外展并进行骨盆训练,扶持下单腿后站立,迈步训练控制骨盆上提下迈步。 (8)步行训练:双杠内进行实施步行训练,让患者拄拐杖步行训练,上下阶梯之间展开训练。(9)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合患者的日常实际生活能力展开训练。
训练时间:康复治疗每天进行1~2 次,45~60 min/次,每周实施5 次。
(1)运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多个领域,所有量表均在病例入选与病程6个月期间展开评定。 (2)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分45 分,轻度功能缺损:0~15 分;中度功能缺损:16~30 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 分;依据此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系统中录入60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借助t、值进行检验对比,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比较,两组治疗6 个月后的WHOQOL-BREF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异组比较, 观察组的WHOQOL-BREF 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时治疗6 个月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58.01±12.58 58.02±12.56 0.003 0.499 75.96±10.92 65.23±12.79 3.495 0.000 5.902 2.203 0.000 0.016
治疗前,两组的综合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比较,两组治疗6 个月后的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异组比较,观察组的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时治疗6 个月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49.22±13.58 49.26±13.56 0.011 0.495 95.96±10.92 63.23±18.79 8.249 0.000 14.691 3.302 0.000 0.001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退行性病变,这在无形中会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脑卒中的类型以及包括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功能训练存在一定的影响[2]。尽快将脑损害功能障碍消除容易对患者造成消极反应,让患者从身体到心理方面逐渐适应,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训练应以患者的年龄与身体状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个体性功能训练。
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康复,通过康复锻炼代替传统的药物治疗, 为患者开展康复教育与培训,使患者能够坚持规范性康复训练,由康复医生定期对患者实施检查,做好康复治疗计划的调整[3]。
运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通常状况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前的3 个月恢复较快[4]。 因此,临床康复干预适合在早期实施,因为机体的脑部功能具备良好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能力。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的脑损伤有效改善。 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会在脑组织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程度不同的自然恢复能力[5]。 患者大脑损伤区域颅内压下降,水肿消失时,患者的脑神经细胞功能会逐渐恢复。 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恢复后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患者大脑功能的恢复。
这一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综合评定量表评分,通过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与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科英在研究中也提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一数据与该研究数据具有一致性。 这一结果更加表明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的对脑卒中患者的实用价值,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具有较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为其行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综合评定量表评分,临床值得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