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郭永宁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省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路径,自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如能适时提供学生自省的空间和时间,在自省中学习数学,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儿童站在学的中央。
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这是孔子提出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回顾、体验、反思、感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常让学生走走停停,回头看看。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或与他人合作交流,理解他人,反思他人,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这就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在课堂中设置自省环节,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再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调节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体现数学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在课尾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够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之后利用动画呈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学生行走在笔直的公路上(平移),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就会演变成绕行地球(旋转)。孩子们目顿口呆,刚刚建立的认知平衡再次被打破,几秒平静的背后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冲突的风暴。课虽已终,但思不止,让学生感觉到事情的对立与统一,让学生用运动的眼光看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在适当的时机,利用适当的载体,预设自省的场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科走向综合,让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走向深入,更好地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深度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生命的价值,尊重儿童的自由,在过分指导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儿童只有自由了,才有安全感,才会不模仿他人,才会做好独特的自己,从而产生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再适时安排自省环节,此时儿童的灵感在荡漾,思维在飞扬,也能保持着对数学学习的那份热度。
日常教学时,强调数学课堂一定要面向全体,选好学习材料,有基本的,有备用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同时放置好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能自由的选择。例如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以学生对圆的已有认知和相关经验为逻辑起点,抽象出圆的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圆作为曲线图形的独特之处。紧接着,要求学生“想办法快速地画出一个圆”,在工具篮中放置了许多的工具,硬币、胶带、瓶盖、带圆直尺、一端磁铁另一端铅笔的自制工具,当然还有画圆的基本工具——圆规,接下来的时间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挑选了合适自己的画圆工具,创作出一个属于自己认知经验的圆。当然,自由的背后不是放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用好学习材料,以便学生能在选择材料中、动手操作中更好地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又设有理性的自省环节,故画圆结束后,组织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比较创造出的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圆的特征,同时增添了几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度。
课堂中如果适时巧妙安排自省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反思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反馈出学生的学是否有效。
例如执教《复式统计表》一课中,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分放在教室的两边,创设一种自然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材料,有的只选择四张单式统计表,有的加了回形针固定,有的用了修正液和水彩笔对统计表作了修改。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了共同的学习,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另外,在这节课中,数据分析观念、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提升。新课伊始的小调查,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形成复式统计表之后的现场调查,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经历了数学统计的一个完整过程,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
学生在经历复式统计表形成的全过程中,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完成了完整的自省过程,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自省渗透于无形之中,同时也能反馈出学生的学是否行之有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及“要使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反思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以把这里的反思理解为更高层次的自省,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巧妙地设置学生自省的空间与时间,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拓展,将自己的数学学习视野不断放宽、放广。
总之,自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条有效路径,我们要长期坚持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