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蓉
思维品质又叫智慧品质,主要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是智慧的标志,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致力于问题设计,把提问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入口,用优质问题涵育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 悬疑问题,催燃思维火花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科学教学需要学生主体的自觉,而不是靠教师的强迫,优秀的科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思维注入动力。
好奇心是思维的火种,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点亮科学思维之光。小学生天生具有猎奇心理,悬疑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拨动学生思维之弦。笔者在科学教学中,巧妙设置悬疑问题,催燃学生思维火花,促进学生灵动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笔者将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稍作调整,把安排在第二部分的“认识固体的细微弹性”环节移到前面,组织学生玩“弹硬币”游戏:三枚硬币一字排开,用手按住中间硬币,然后往右弹左边的硬币,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学生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右边的硬币会被弹出去呢?”如此设计,旨在用有趣的游戏和悬疑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催生学生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将学生引入对“形变”“弹性”“弹力”等概念的积极探究之中。
二、 关联问题,促进思维完整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广大科学教师已然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纷纷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但少数教师不注重问题的质量,不关心问题之间的联系,采用连珠炮式的碎片式提问,这只会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
问题既是思维的引擎,也是思维的导航仪,我们应用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导航,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相互关联的问题串,如同一根引线,将散落的思维珍珠完整串联起来。笔者在科学教学中提出关联问题,杜绝学生思维碎片化,以确保学生思维严谨、完整。
如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笔者在组织学生观看汽车行驶视频后提问:“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纷纷作出各种猜想,当有学生猜测“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路面的好坏有关”时,教师引导:“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学生作出“路面越光滑行驶越快,越粗糙行驶越慢”的假设后,笔者又问道:“你们准备用怎么样的办法来验证呢?”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构思,他们通过改变“路面的粗糙程度”进行对比实验。几个问题紧密关联,思路清晰,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三、 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考。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标志,是科学思维的宝贵品质。创造力是一种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独创性作为创造思维的特征,体现在思维空间开阔、呈辐射发散状态、能够跳出固定思维的框架、另辟蹊径想出新的方法路径。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思维从封闭走向开阔。
开放式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也不是结论唯一的问题,而是能够引发争议的问题,是防止思维固化的问题。开放性科学问题关注“为什么”,引发学生自己去寻找依据和理由;开放性科学问题关注“怎么办”,促使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的解決方法,甚至能够从方法多样化走向方法最优化。
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在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时,笔者没有遵循教材中的顺序安排,而是直接向学生提问:“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觉得摩擦力有哪些功劳?有哪些过错?”显然,如此提问设计更为开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研究如何减小固体摩擦力时,笔者没有预先给学生提供材料,而是提问:“有时我们需要减小摩擦力,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小固体的摩擦力吗?”笔者让学生思考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如此开放设计,较好发展了学生独创思维,培养了学生科学创造精神。
优质问题成就优质思维,让我们做个善问的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计优质问题,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龙池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