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概念为载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020-07-04 03:32王青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培养

王青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整体把握”“引导反复感知”“引导逐级抽象”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5-0041-01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一、引导整体把握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概念的特殊性、具体形式有初步的认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概念,而应从整体出发分析思考,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数的认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如下表),所以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理解与把握数的概念。仔细觀察下表,从上到下,可以发现数的拓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明确这种逻辑关系,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各类数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年级 内容 一年级 2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 大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年级 负数的认识 ]

二、引导反复感知

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需要经历一个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实践的过程。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从感知理解到巩固运用的过程,但由于数学概念大都以文字呈现,比较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经历中建构新知。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已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新知建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然后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其中的1份表示出来。在学生思考探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的意义。这样教学,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感知,使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地理解概念的本质,明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引导逐级抽象

数学概念具有逐级提高、逐层深化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使学生逐步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射线、直线、曲线和线段,引导学生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复习与巩固。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圆与三角形,并说说这两者的区别。在观察分析中,学生发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而三角形是由线段围成的,从而对三角形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试着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当学生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而是提供一些反面材料,引导学生在对比、反思中总结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三角形来进行验证。这样教学,学生经历了“图形→围成图形→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的探究过程,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具体的过程。唯有如此,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得到稳步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培养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