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怀远 刘景浩 候亚涵 范伟峰 侯静朴 王晓一
摘要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学习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学习投入量表与手机成瘾类型量表,对219名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和学习投入的研究。结果 ①男生学习投入得分高于女生,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手机成瘾及其各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学生在手机搜集信息成瘾水平上略高于其他3个年级。③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对学习投入具有影响(P<0.05),成瘾水平高,学习投入少,主要体现在手机社交成瘾和娱乐成瘾。结论 大学生使用手机搜集信息不会对学习投入产生明显消极影响,但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越多,越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
关键词 手机成瘾类型;大学生学习;学习投入;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0-088-04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YPES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Qi Huaiyuan,Liu Jinghao,Hou Yahan,et al.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2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n learning psychology. Methods: Using the Learning Input Scale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ype Scale, 219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were studied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learning input. Results ①The male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 and only child (P>0.05).②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its types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genders (P>0.05). The addiction level of freshman students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mobile phone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grades. ③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an impact on learning input (P<0.05), with high addiction level and low learning input, mainly reflected in mobile social addiction and entertainment addiction.Conclusi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college student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will not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learning investment, but the more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using mobile phones,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students learning investment.
Key words Type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Learning input;Learning process
現代对学习投入的研究源自于Tyler在任务投入上的研究,较普遍接受的学习投入概念是由(Schaufeli W B)等人所提出,包括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1]。大学生学习投入是完成学业,取得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与预测指标。学习投入水平高的学生,不仅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且会拥有更加出色的学业成绩[2]。
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手机过度使用;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3]。近年来,手机成瘾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当中,仅有部分学生清楚意识到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和网络信息成瘾的倾向越明显,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4]。
本研究在分析、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在大学生学习投入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不同成瘾类型是否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影响。并帮助学生、教师认识学习投入水平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手机成瘾与学习的关系,为改善学习状况与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某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260人为研究对象,实际完成21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工具
1.2.1.1 学习投入量表 Schaufeli 等人将工作投入量表以大学生为施测对象,编制出学习投入量表(UWESS)。国内学者方来坛等人将其编译为中文,并在中国大学生中施测,信效度良好[5]。中文版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法,得分越高,学习投入程度越高。
1.2.1.2 手机成瘾量表 本研究采用学者丁娇尔等人编制的手机成瘾量表[6],此量表共有24个项目,并将手机成瘾区分为手机社交,娱乐,搜集信息三大类,量表中包含这三类分量表,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得分越高手机使用程度越深,分量表得分越高,在此类型上手机使用程度越深。
1.2.2 调查方法
利用统一的纸质问卷,对选取出的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过程提前取得研究对象同意并告知调查目的。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发放和收回,逐份检查,及时补充缺项、漏项问卷,回收问卷24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84.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学习投入,手机成瘾现状
2.1.1 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
在学习投入表现上,本科生学习投入均值为53.525±13.442,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活力和专注2个维度。学生的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组间学习投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
在手机成瘾方面,本科生手机成瘾的均值为78.228±16.381,在手机成瘾的3种类型上,手机娱乐成瘾得分最高,其次是手机社交成瘾与手机搜集信息成瘾。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手机成瘾及其各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本科生在手机搜集信息成瘾上略高于其他3个年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为了探明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本研究将手机成瘾按照得分升序排序,依据统计学正态分布标准化量表数据经验值27%作为分组依据[7],按照样本量数目前27%为低分组,后27%为高分组的标准,将全部樣本数据重新划分为低手机成瘾水平组和高手机成瘾水平组进行差异分析。其中,低手机成瘾分组50.915±16.496在学习投入水平上高于高手机成瘾分组56.864±10.906,学习投入总分在高低手机成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活力投入维度上,低手机成瘾分组15.661±5.932高于高手机成瘾分组19.186±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以学习投入总分为因变量,以手机成瘾类型、手机成瘾水平及性别、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对学习投入具有影响(P<0.05),成瘾水平高,学习投入少,主要体现在手机社交成瘾和娱乐成瘾,见表4。
3 讨论
3.1 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现状
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较低,反映出本科生在课业学习上的一种较少的关注努力状态。从均值对比来看,本科生奉献水平最高,专注水平次之,活力水平最低。男生的学习投入总体水平较高于女生。大四学生活力水平得分均值最低,活力水平偏低反映出本科生在学习时缺少积极的学习行为,花费在学习上的精力较少。大一学习投入的得分均值高于其他年级,反映出在大一本科生课业学习上较为积极的态度,这与崔文琴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8]。
3.2 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现状
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总体水平较高,较高的手机成瘾水平反映出本科生在使用手机时花费过多的时间,缩减了花费在其余日常生活上的时间。就手机成瘾均值来看,手机娱乐成瘾水平最高,其次是社交成瘾,最后是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手机成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出手机设备的渗透程度较高,不受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也反映出不论哪一年级的本科生都容易在手机设备上出现过度使用的状况,研究结果与曹美兰等人研究结果一致[9]。
3.3 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高低手机成瘾分组差异检验表明,低手机成瘾水平相较于高手机成瘾水平其学习投入更高,即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对本科生课业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表现;低手机成瘾水平相较于高手机成瘾水平在活力投入维度上,低手机成瘾组得分更高,表明本科生在手机游戏和社交中投入过多时间,其学习投入表现可能会越差,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更低。
结合回归分析表明,手机娱乐和搜集信息成瘾可以有效预测学习投入水平,手机搜集信息成瘾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存在正向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性。换言之,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娱乐和社交会对本科生学习投入易产生消极影响,但利用手机搜集信息则不易对学习状况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手机使用时,可以甄别本科生的手机使用状况,监督管理过度利用手机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正常的信息获取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投入,进而促进学业进步。
4 建议
4.1 监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控制手机娱乐与社交成瘾水平
手机娱乐、社交成瘾水平越低,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当手机娱乐社交成瘾的水平下降时,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会提升。要保障本科生积极的学习投入,需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强化自身的监控自我意识水平。第二,加强课堂“手机放置点”的设立,减少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频率。第三,树立健康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生活规划。
4.2 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方法,倡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
本研究表明,手机搜集信息成瘾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因此应当开展相关科学宣传,健康的对待手机的使用,可以合理的规划使用情况。健康的手机使用不仅会开阔学生眼界,增进知识获取,提升学习效率,还能缓解部分学业压力。
5 参考文献
[1] Wilmar B.Schaufeli,Marisa Salanova,Vicente González-romá,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1):71-92.
[2] 段陆生,李永鑫.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07-409.
[3]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等.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05):392-397.
[4] 李昊,刘笑语,朱倩,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34(11):1002-1004.
[5]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倦怠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29-31.
[6] Ding,Jiao-Er;Liu,Wenjuan;Wang,et al.Development of a smartphone overuse classification scale[J].Addiction Research & Theory,2019,27(2):150-155.
[7] 戴海琦.心理與教育测量[M].3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0-91.
[8] 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14-15.
[9] 曹美兰.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26(6):953-956.
[2020-05-06收稿]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编号:X2019272)
作者单位:063210 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齐怀远、刘景浩、候亚涵、范伟峰、王晓一);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侯静朴)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