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2020-07-04 03:10陈冲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课程思政

陈冲

摘要:在教学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下,本文深入挖掘《文学欣赏》课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文明礼貌等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自身特点和授课对象的成长特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入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并从量化数据、学生体验感和能力提升三个维度考评《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学欣赏》;教学思考

一、《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文学欣赏》课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1.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表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由此可见,拓展思政教育渠道,深入挖掘《文学欣赏》课程中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伦理道德、品行涵养等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此前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也提到过“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就是说,在党的教育方略中,高职院校的任何一门课程,包括《文学欣赏》课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和教育目标,配合思政课程发挥好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这是社会主义办学的鲜明特点和优势。

3.课程自身蕴含的丰厚思政教育资源催生的必然结果

《文学欣赏》课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忠孝礼义廉等文化知识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思政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落实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切实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等教育,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上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符合教育对象成长的迫切需要

高职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均处在不稳定状态,需要正确地进行价值观引导。同时,这一批青年学生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然成为他们能力的延伸,他们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让传统课堂变得无所适从,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需要。因此,《文学欣赏》课教学还必须是融入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文学欣赏》课欣赏的主体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众多,《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很大可行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第一,深挖“红色”文学作品中教育素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学作品主要指毛泽东、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等撰写的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以及陆游、杜甫、屈原等爱国诗人流传下来的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文学欣赏》课程教材中必然要选取这样题材的作品,对高职学生加强革命精神、爱国担当、理想信念等教育。

第二,深挖“古色”文学作品中的教育素材,开展道德素养教育。古色文学作品主要指能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学作品,如孔孟庄周等古代圣贤遗留的作品。高等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立德树人,必须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培育重要的位置,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使命所在。

第三,深挖“绿色”文学作品中的教育素材,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绿色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创作者从生活劳作中提炼的精神食粮和智慧的结晶,如《诗经》《弟子规》等著作能提升学生“精神审美”“文明素质”,必须要通过文学课堂进行传承和发扬,培养高职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传承文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三、《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1.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体系是根本

日常调研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对文学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在开设课程的高职院校中,也存在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整,授课目标不明确,教材选定随意、课程覆盖面窄等现象,更加没有纳入思政教育统一规划。事实上,文学欣赏课属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理应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积极组织师资力量,专门研究梳理该门课程内在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体系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将《文学欣赏》课纳入到思政教育大格局的主要渠道,扩大文学相关课程全校覆盖,加大学分考核。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课程打造为“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围绕教学目标,反复精选内容是关键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触动心灵的教育必须要有能触动灵魂的教学内容。文学资源库虽然博大精深,但也不是隨便拿来一个内容就能引起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的,要从诸多形态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出精髓的内容,要求教师既高屋建瓴,又能接地气。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和现处的理解水平,从高层次的精神审美作品中,挑选出贴近高职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能吸引并打动学生的作品进行授课,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精神成长。

3.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是共识

高职生普遍文学素养不高,社会阅历也欠缺,往往很难理解文学作品传递的精神价值,因此有赖于任课教师从教学方法上提高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能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主动倾听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困惑,用学生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用符合青年的话语体系特征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实际和接受特点,如巧妙、恰当地借助和运用学习通、抖音、微信等时下正流行的网络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课堂的求知需求,才能适应青年人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体系,激发课堂活力。

四、《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

1.理性评价,学生的反馈数据要实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课堂考勤表、班级荣誉榜、成绩分布图、作业完成统计表、处分清单等工具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堂内外表现,尽可能详细地形成课程数据库。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鉴赏能力、道德品质、文学修养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测评,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情况。

2.感性评价,学生学习愉悦感要强

通过个别訪谈或观察来掌握学生课堂体验感情况,如课堂氛围是否热烈,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自觉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否做到互帮互助互学。教师在实施体验式鉴赏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布置学生进行戏剧角色扮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观察他们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有无为难情绪?是否充分理解角色?能否准确把握角色情感?同时能否做到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社会价值的理解有所升华等。此外,还可以在其他教师、班干的配合下,以意见箱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

3.能力评价,学生课堂获得感要高

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内心真正有收获,这是课程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如开展爱国专题教育时,教师要考评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主人翁的爱国情怀和表现形式把握情况,更要考评学生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侧重评估,通过爱国专题教育后,学生是否能更客观分析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国际形势?是否能以更成熟、稳健的方式表达爱国感情?只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成长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才会高。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

[2]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话校史,‘画情怀”教学实践活动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

[3]薛俊生.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N].吉林日报,2019-03-25.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吴又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3-19.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文学欣赏》课程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批准号:JXJG-17-70-4。

(作者单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