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斐 黄锐
[摘要]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机构采取项目化管理,这无疑对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上海31名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社会工作者、评估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人士的深度访谈,发现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背景下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在项目申请阶段提出实用、可操作、可持续、有影响力的新的项目构想,在项目执行阶段能够开展综融性项目服务与管理,在项目评估与总结阶段规范、真实、客观而有效地呈现项目服务成效以及进行建设性的批判反思。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在坚守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前提下要以一种灵活的专业手法回应项目购买方的规定、服务对象的需求、落地方的要求、评估方的评估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项目化管理。这是社会工作者的一种积极的行动策略,体现为“灵活专业主义”。
[关键词] 灵活专业主义 核心能力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社会工作者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何雪松主持,编号为16ZDA08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孙斐(1989-),女,山东青岛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服务管理、儿童社会工作;黄锐(1985-),男,陕西西安人,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72(2020)02-0021-11
一、 问题的提出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肇始于2004年。当年,上海市相关部门向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以及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购买了社会工作岗位。此后,广东、北京、江苏等地也通过试点逐步推进。2011年以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国推行,并且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购买形式——服务项目。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机构采用项目化管理,社会工作者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并达到服务项目的预期目标。这无疑对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那么,社会工作者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背景下到底需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从Core Competencies翻译而来,有时也被译为核心竞争力、职业胜任力等。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三种取向:第一种是从社会工作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应该具有的核心能力;第二种基于社会工作职业,重点分析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第三种是聚焦实务界与教育界之间的对话。目前,英美等国已经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时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比如,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ocial Work,CCETSW)在1995年修订了社会工作文凭的规则和要求,提出获得社会工作文凭的本科生须满足六项核心能力的实践要求。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CSWE)2015年提出九项核心能力。受此影响,中国部分高校社会工作系也着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核心能力体系。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系、屏东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等,设定社会工作学生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核心能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从2015年开始研究国外社會工作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并在2018年提出11个一级核心能力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
从职业角度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如表1所示;第二,重点分析某一领域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如表2所示。
高迪理在综合了社会工作教育界与实务界的观点之后提出,社会工作者需具备自我觉察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与人对话及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及协商的能力、分析了解情境脉络的能力、发掘并运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并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态度和能力等八项核心能力。雷杰、黄婉怡运用“模糊德尔菲法”也把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实务的意见结合起来,分析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研究发现存在“实用专业主义”的倾向。
无疑,既有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理解,但笔者也惊奇地发现除了雷杰、黄婉怡的论文外,其他研究结论具有趋同性。这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美等国的影响;第二,从社会工作者职业出发的研究基本上被基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分析思路所取代。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先行”,社会工作实务被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所引领甚至形塑,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又长期受到英美等国的影响。然而,随着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推进,社会工作实务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难以完全承担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实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同样,我们也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国外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的局限。对此,不少学者已对西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全球化”提出质疑。雷杰、黄婉怡的论文意义在于从中国现实出发,但遗憾的是其结论似乎还是受到国外研究的影响,强调内外部制度约束对社会工作者的限制,认为中国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体系是“犬儒的”、“去政治化的”和“技术化的”,这或多或少忽视了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外部条件限制时对专业价值与伦理的坚持。
本文是基于上海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一项质性研究,聚焦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申请、项目执行、项目评估与总结)分析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本文第一作者连续参与了上海市多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工作,对服务项目的流程和承接服务项目的机构、社会工作者以及部分服务对象较为熟悉。在评估工作之外,本文使用有目的性的抽样技术选取访谈对象,并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当访谈数据饱和时停止访谈。本文先后对31名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社会工作者、评估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服务对象进行访谈,访谈资料的发表征得同意,且不受第一作者评估身份影响。
二、 项目申请:基于实用、可操作、可持续、
有影响力的新的项目构想
在项目申请阶段,有相当比例的社会工作者需在督导、部门主管的指导下撰写项目申请书,或独自一人撰写,或与其他同工配合完成。在社会工作者看来,一个优秀的项目申请书的核心是形成一个同时满足实用、可操作、创新、可持续、有影响力这五个要求的项目构想。所谓实用,是指项目能够“接地气”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解决其面临的问题,使服务对象真切地感受到项目服务在有限时间内所带来的益处。可操作,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执行团队可以尽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利用已有资源或链接资源,游刃有余地在限定时间中完成项目服务。创新,是指新一年度的项目比往年项目具有新的、有利于提高成效的变化,或就一般同类项目来说,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宣传、服务资源等方面具有开创性特点。可持续,一般是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如果项目结束,项目执行团队离开,那么项目的部分内容仍然可以依靠志愿者或者服务使用者本身延续下去。有影响力,则主要表现在项目在服务对象中、在同类服务中、在同行业中或者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和作用。
其中,实用主要来自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项目落地方的要求,创新和有影响力往往受项目购买方的影响,至于可操作、可持续则是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考虑的首要之事。某社区综合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K指出:“我会在设计项目时首先考虑的是好操作。最好在活动所需要的物资上,都是项目本身可以提供的,资源链接上也不要太难,最好是我们可以从现有资源调动的。”某为老服务项目机构部门主管D从机构的角度认为:“这个项目在设计上,我们会希望尽量少派人手,以免造成不稳定性。另外,从项目的持续性上考虑,可能还体现在邻里互助服务子项目、小志愿者服务子项目。但是小志愿者具有不稳定性,如果能够成立较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那么对服务的延续性会有更大的帮助。所以我就对社工Z的项目各子项目的构想提出了建议。”当然,在项目招投标评审和项目评估时,实用、可操作、创新、可持续、有影响力等皆属于评审专家和评估方的“重点关注内容”。
社会工作者在构想服务方案时如何兼顾实用、可操作、创新、可持续、有影响力呢?首先,社会工作者需综合并依次分析服务需求。由于部分项目招标书特别强调了需求调查报告的重要性,那些对项目有较强预期的社会服务机构在构想服务方案时会做较为充分的准备。他们往往通过实地调查(包括发放需求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搜集服务需求的相关信息。某为老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Z说:“写项目书的时候做了需求调查,是由我们项目团队共同完成的。我们对项目未来实施地的120户留守老人进行入户调查,一边建档,一边用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做需求调查。因为老年人识字的比例比较少,所以一些问题都是一边建档一边问的。”除了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以外,部分社会工作者还会同时拜访项目落地方,一方面是了解以往项目开展情况,查阅相关宣传材料,另一方面则是征询其对服务项目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共同认定项目需求及要求。这既可以避免服务项目的重复以提出新的、更接地气的服务方案,又可以总结并反思已有服务项目而进一步吸取经验与教训。当然,这也有助于加深与项目落地方的联系,对项目产生共同预期,为今后顺利开展服务奠立基础。那些没有对需求调查做出要求的项目,可能购买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需求,自身对项目的要求较为明确。此外,项目合作方等利益相关方也可能对项目有自己的見解。这些均是社会工作者需求了解的途径。社会工作者还可根据自己以往服务的经验并结合一定的文献资料,做出进一步的补充。由此,基于一种或多种渠道,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主体,明确各方对该需求的理解和由此产生的要求,初步形成一种复合型需求的大致轮廓。
其次,基于服务需求提出复合型服务目标。由于服务需求本身综合了多方的需求理解和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提出服务目标时需要灵活的判断,据此总结并提炼出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订出具体的、可测量的分目标。以通过分目标的达成,达到总目标的期望。如果服务项目是直接服务于某类人群的,那么这些分目标不仅仅是服务对象行为、态度等的变化,也涉及辅助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诸如,与项目服务宣传相关的目标,与项目志愿者组织、招募、培训、激励等相关的目标,与社区环境、社区意识提升相关的目标等。这些目标可能既符合需求,也符合要求,体现出复合型的特点。
第三,在服务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整合性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除了要根据上述服务总目标和分目标的不同思路设计对应的服务计划外,还需要考量多重因素。诸如,考量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某为老服务机构总干事W曾提到:“我们的项目亮点是找到一个合作的高校,他们的课题是阿尔茨海默症的运动预防干预研究。我们本身一个目标是让老年人掌握科学的保健运动方法。于是我们在这个目标下设计了两个小组。对于机构来说,我们也想借助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研发出有效的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无独有偶,某社区综合服务机构为老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L 提到:“在项目设计的时候,我们购买方突然向我们总干事提出了最近的热点工作——垃圾分类。本来我们就考虑设计老党员与老年志愿者的部分,期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并使他们作为先锋为社区居民服务。于是,我们设计时就让老党员和老年志愿者带头做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我们项目中的一个活动。”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在总服务目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服务形式,或改变内容载体,以符合各利益相关方及机构自身的要求,项目成功指标也随之变化。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考量自身机构的项目执行能力,以保障自身机构有充足的工作人员及资源以完成项目服务。考量项目不同分目标的递进关系,由此明确项目周期内不同服务板块的执行顺序和所需时间,即项目进度安排。考量项目资金分配,以保障服务资金的充足性及充分利用。在此意义上,社会工作者结合服务目标与以上诸因素而设计出的服务计划具有较强的整合性。
三、 项目执行: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前提的
四、 项目总结与评估:规范、真实、客观而有效的
项目呈现与建设性的批判反思
为规范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部在2018年公布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购买主体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承接主体提供服务情况纳入年度报告、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随后,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优势,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可信”,并对第三方机构的责任、要求、资质、经费和监督作出细致的规定。上海市的财政局、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局2016年曾下发《上海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在以下方面进行服务绩效评价:服务合同的履行和管理情况、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公众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上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服务项目时一般包括项目产出,诸如项目的完成性、及时性等;项目管理,诸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项目监督等;项目效益,诸如社会效益、影响力等。部分評估指标还追根溯源,对项目需求把握、项目目标合理性予以评价。对照上述评估要求和评估内容,社会工作者需要规范、真实、客观而有效地向评估方呈现服务成效。
评估阶段的规范主要是指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符合规范。在档案管理方面,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较为齐全的项目档案,涵盖项目计划与调整文件、项目进度与总结文件、项目服务过程记录文件、项目人事文件、项目管理文件、项目财务档案与项目成果文件等。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一套填写高效且记录较为全面的项目服务文书模板是必要的,诸如服务计划书(含个案、小组、社区等)、服务记录书、满意度测评表、服务总结书和新闻稿记录等。这些资料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档,诸如,先将每场活动的资料按照计划、执行、总结归档在一起,再按照项目计划书的顺序予以排列。资金使用应该以项目预算为依据,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核算、记账等。真实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够按照评估要求提供真实的资料。特别强调真实性的资料有签到表、服务记录、服务对象前后测调查问卷、服务成效调查问卷、服务对象及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物资签收表、志愿者费用签收表等。客观则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量化数据,简言之“用数据说话”,比如证实服务对象改变的前后测数据,证实服务满意度水平的服务对象、利益相关方等项目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等;二是质性资料,简言之“用事实说话”,除了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满意状况、项目成效、服务对象改变的访谈外,还涉及到对利益相关方的访谈以及所撰写的典型案例材料等;三是可视化数据,简言之“用图像说话”,比如服务对象对项目服务满意状况、成效、改变状况等的录像或视频,被电视、报刊等媒体刊登的报道等。有效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是社会工作者基于数据、事实和图像向评估方较为全面、快速地呈现服务成效,让其相信项目服务的开展,并获得其对项目服务成效的认可。某社区服务机构综合服务项目社会工作者E说:“有效呈现就是说,我的数字是可以好看的,我的量表也是可以好看的。但是,服务对象真真实实的改变还可以用案例来做一个更具体的呈现,也就是我们的故事要讲得好,讲得圆满。并且,我和评估方交流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也转变思路了,就说他们在我的大框架服务项目全部完成之后,能找出几个服务亮点就很好了。”
当然,社会工作者的有效呈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某养老服务机构托管服务主管X说:“我感觉有效呈现的维度太多了,以我的经验,比如环境、途径、方式对我的评估都有影响。比如是在服务所在地,还是在评估室,政府的会议室还是第三方的会议室,环境会影响有效性。途径,是指由服务方自己呈现还是由服务对象来呈现,或者是由第三方,例如所在社区居委会,甚至媒体,或者比评估方更有公信力的机构来呈现。我举个例子,我们即将要汇报我们一年托管的所有日照中心的情况。我特意询问是否能在他们的政府办公会议室,因为会议还邀请了本地第三方、民政局、同行业专家、高校老师共同参与评估。我的呈现方式是报告,以数据分析为主,对比签约合同。这看似场面很大,其实最省力,效果也肯定是很好的。”
必须提到的是,社会工作者从整理服务文档到项目呈现的过程,也是其经验提炼和自我的建设性批判反思过程。社会工作者M提到:“总结提炼能力,用来理顺项目思路,展现项目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梳理问题,同时在了解了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需求和问题后,能够帮助改进项目。”当然,除了社会工作者对自身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价值观与伦理、理论、方法、技术等反思以外,还必然涉及对制度环境的反思。但是,其指向并不是激进主义式的,而是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通过与项目购买方、落地方、评估方、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机构(包括督导、主管以及负责人)的沟通、协商等逐步推进服务的持续改善。此外,社会工作机构也十分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某青少年服务机构特殊困难人群服务项目主任H说:“我们机构注重推动社工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成长。我们组织对项目经验的提炼,督导会进行评价,同时,会审核社工提炼的经验,并以批注的形式反馈。在方式上,主要选择引导思考的方式,同时,选择同伴互助成长的方式。有时候,督导会直接提出对其中词语或者语句的修改建议,以求更准确地呈现社会工作服务的本质。这就看社工能不能领悟得到了。”
五、 简短的总结与讨论
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背景下,身处项目购买方、服务对象、落地方、评估方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等之间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在项目申请阶段提出基于实用、可操作、可持续、有影响力的新的项目构想,在项目执行阶段能够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前提开展综融性项目服务与管理,在项目评估与总结阶段规范、真实、客观而有效地呈现项目服务成效与推进建设性的批判反思。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其他能力(比如,填写项目申请书的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不重要,而是这更能体现出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背景下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新要求。这是社会工作者对专业手法的灵活运用,是一种“灵活专业主义”。
对于“灵活专业主义”必须强调三点:第一,“灵活专业主义”不违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反而在坚守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前提下,时刻以服务对象为本开展服务,绝不损害服务对象的利益。第二,“灵活专业主义”不违反社会工作机构与项目购买方签订的服务合同,通过服务需求的整合与资源链接等,及时而有效地回应对项目购买方的规定、服务对象的需求、落地方的要求、评估方的评估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项目化管理等多方需求。第三,“灵活专业主义”不是社会工作者无原则的妥协。因此,“灵活专业主义”与聚焦于“犬儒的”、“去政治化的”和“技术化的”等的“实用专业主义”不同,是社会工作者在坚持社会工作底线前提下以艺术化的方式回应内外部制度约束,是一种主动策略选择。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正是这种“灵活专业主义”使得社会工作者顺利开展专业服务成为可能。同时这也对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是一种挑战。至于有多少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此制度环境下游刃有余地开展服务,值得进一步研究。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释中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背景下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两种不同逻辑。笔者以为有必要把城市作为一个维度引入进来。许多学者在分析城市中产阶层业主的组织化维权运动时发现,都市运动的结构、过程、结果的差异与中国特有的城市体制下不同城市的政治机会结构有关。还有学者借此解释社会组织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政府相对开放的自主发展再加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居民对基层政府的社会诉求较为明显,其社会工作较多具有行动主义的取向。上海自1949年以后基层行政力量较强,能够较为及时地回应居民诉求,加之社会工作机构是在政府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共同推动下发展而来,这使得上海的社会工作者天然地具有合作主义的底色。至于城市政府结构如何场景化地影响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则有待更为深入的分析。
最后,以灵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对于中国当前社会工作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应致力于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培养,坚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信念,培养恪守专业使命能力。另一方面在理论、方法、技术的培养与训练上,更加强调服务情景,增强整合性,并在社会工作实习课程与实践中不断予以深化。
(责任编辑:徐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