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刚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找准数学学科教学的突破点,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经验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教学
学校通过各种培训和听评课活动来培养骨干教师,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近期举行了一次上课、评课活动中,感觉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整改。我这次讲的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中的直接法和特例法两种,上课方式是先介绍高考中数学选择题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然后再重点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解题方法中的直接法和特例法,先介绍方法及适用范围,再讲例题,跟着是练习,让同学讲,其余同学补充,并且有问题时给予讨论,总共例题和练习完成12道题,时间有点紧,有部分同学掌握得不是很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得不够好,下来再通过反思和结合评课情况,我主要反思今后的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在学习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首先要求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必须具体,而且不能多,一节课根据高考的情况确定一至二个即可,然后整堂课主要围绕提出的目标来进行。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分数,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最后再留几分钟让学生总结、归纳方法、技巧及这类题的考法和处理措施,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二、在指导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適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充分让他们发挥想象、分析,并构建数学模型加以应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对于我们就是要围绕高考逐一落实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画图、计算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并通过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地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学形式上多样化,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教学的突破点,找准能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只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非常有激情、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就一定落实得很好,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能够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