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丽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从给学生加量、加压走向对教师教学行为本身的审视,在提质增效中突围,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助力。在数学中,学以致用是教学增效的基石,审视数学问题和厘清思路是教学增效的途径,学习形式多样是教学增效的保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情境;数学思维;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41-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维深化推演和预估,对未知性问题进行独立验证和论证,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力。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以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學以致用是教学增效的基石
教师的教学环节完整,才能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是构成有效教学的要件;教师对教学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时刻关注和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在这里,强调教师的课堂监管作用和教学进度与效能的实时监控,就是为了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兼顾学情的整体变化和个别调整,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设计离不开对具体学情的分析,而且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预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至少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总体设计思路和教学重难点的情境突破口,以此引领教学步骤的推进。例如,在“概率”这一章中,教师的导入环节可以从具体生活化的问题出发,如福彩购买与中奖等,引出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然后,教师从建立数学模型开始,让学生在自由的联想中大胆进行求证和谨慎论证。只要教师的导入环节非常有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的兴趣。
除此之外,凡是能够指导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建立数学模型的环节,教师都可以尽量借鉴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境来增加数学教学的人文情怀,并从数理科学的角度增加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高中数学教学只是单纯进行试题解析和方法训练,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将来进行学科研究打好底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基于数学情境的能动性的发挥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能的发挥,而且学生能以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历不断提升对新知识探究的能力,并且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思维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只要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正确,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始终处在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究之中。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能不断发展、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形成经典的教学法和极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构成有效教学的要件,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视数学问题和厘清思路是教学增效的途径
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内容,就要在教与学两方面同时推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和运用,不能只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板块之间都有环节衔接和互证之特点,在知识板块内有众多概念、公式推演的过程,这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具体的内容必须要有明确的数学思想作为指导,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探究。而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就需要在类别归纳和易混淆的总结阶段、环节进行区别与联系,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探究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形成对数学问题发生、形成条件和解析结果的深度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学就需要特别注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堂设计,重点发掘学生思维品质上的锻炼提升和良好解析习惯上的培养,因为这两点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反复性和充分性上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坚持和成长。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充分固化和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解析方法的总结,特别是对数学问题归类进行细化和比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推演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一定训练量的习题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并通过针对性的学习优化学生的思路和解析办法,同时做好易错题的积累和各个环节的细化推导,在具体的解析过程中实现题型与题量的最大价值优化。例如,在等差数列或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每一章节的引申和推论都以条件的变化引起法则、公式的变化,要是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就能在立体几何中非常自由灵活地找到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办法,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探究动力。又因为象限与曲线方程章节中涉及大量的函数解析问题,教师在延伸学生的思考方向等问题上可以主要着眼于类比问题的设想或情境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度思考新知识内化后的问题实质,从而为学生自由想象、自主思考、自觉论证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三、学习形式多样是教学增效的保障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基于数理逻辑的教学,还可以拓展到对恒定和变量之间综合思考的科学研究与表述上。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神奇和美好前景。如教师可通过教学道具、小组探究等,让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和数学建模,在创新和探索中对知识体系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学习和创造的乐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数学学习中的合作探究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的重要方法,各种检测和衡量评估手段是阶段性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情境设计,包括研究数学教学设计文案、经济活动模型构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解析能力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探索起点,在数学思维的表述和论证的规范、完整中加深学生对法则、公式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析[J].数理化学习,2018(11).
[2]寇德婷.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
[3]强美霞.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
[4]陈江洪.高中数学题目编制再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2(18).
[5]林轩.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