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2020-07-03 09:05顾恩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理论课立德

顾恩平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思政部,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校正由偏重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各高校更加注重把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注重育人与育才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需要与各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构建高校育人新体系,实现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引领大学生成人成才。因此,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与问题,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对于提高高校整体育人水平与办学质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意蕴

古往今来,“立德树人”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一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以看出“立德”被古人视为第一位的价值追求。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立师德,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另一方面是立学德,要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德性,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德,“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对于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首要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了一定程度保证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与代表性,课题组采用问卷星对滁州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01 份,样本具体情况见表 1。本文以此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 “立德树人”总体情况良好

1.思政课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情况较好。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评价较高,67.77%的学生认为“多数老师既教书,又育人,结合教学给予品德为人指导”。21.54%的学生认为“全部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见表2)。

表 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表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情况

2.思政课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情况较好。从问卷中可以看出, 80%以上的学生对于本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效果是满意的(见表3);71.75%的大学生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见图1)。

表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图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情况

3.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较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见表4);但在访谈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具体举措表示不太清楚,说明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时,更多的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诉求未能有效关注,缺乏必要的信息交互。

表4 高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程度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总体情况良好,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师生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知差异明显(37.95%);二是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体现不足(43.08%);三是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的实质性互动内容,存在互动形式化、僵硬化的状况(57.49%);四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意识(43.79%)。同时还存在诸如与思政课教师沟通不够等问题(见表5)。说明当前大学生十分关注思政课对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希望聆听一堂获得感强、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

表5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不少受访师生认为,一方面固然受到如社会转型、价值多元、互联网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原因导致(见表6)。

1.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认识不足。一些教育者仍存在单纯地把人的智力、能力作为唯一评价人才标准的倾向,大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指挥棒下,学习功利化倾向明显,学生们由于偏向于单纯的专业技能学习,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人文素养、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表6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影响因素

2.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存在偏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泛娱乐化、过度媒介化和实践教学盲目化等的不良倾向,导致过度包装,重形式轻内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理论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3.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过程性认识不足。立德树人还是一个有序的、互动的过程,互动是一种基于双方地位平等的民主的、交互的价值观念。[3]14-15但是,正如调查中所发现的,在当前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的实质性互动内容,存在互动形式化、僵硬化的状况。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强化师生对立德树人的认知

当前要强化师生对立德树人的认知,具体来说:一是要厚植理论根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132-135二是要接地气。在护理专业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讲经典、话典故的形式把“立德树人”体现到每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案例情境中,使学生感悟“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民无信不立”“崇德明礼”等中华传统美德观念,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有助于他们重视生命质量,培养“仁术仁心”观念、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医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要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可采取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智慧课堂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1.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凸显思政课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中,使其在点滴之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立德树人之目的。同时,教师要深耕教材,把握好教材各个章节之间的理论联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变。三是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教学。四是用中国话语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用“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作为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以固定的教材为载体、单向度的“教师→学生”的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而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平等互动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以及信息传递的多元互动,在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学”与“思”。通过把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相关联,把具体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3.探索基于超星学习通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教学手段进入思政课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目前滁州三所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使用了超星学习通平台软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将教学课堂的物理时空延伸到网络的虚拟时空,把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的。[5]168-170这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衔接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使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浏览教师上传的相关教学资源,思考教师预留的问题,同时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中,师生通过平台实现了双向互动,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去课堂45分钟单向式的知识传输与接收。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实现由“知识课堂”“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6]78-81

(三)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过程性评价机制

要构建全面科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包括对学生课堂出勤、课堂参与、知识掌握、合作探究等情况的考核。其次,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运用思政网络教学平台的大数据计算,把学生对教学平台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以及高校思政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情况完整记录了下来,为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一个完整客观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促教促学。最后,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之中,建立科学严谨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给予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

(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首要素质,也是核心素质,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7]92-94思政课教师所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

2.建设一支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上,“内容为王”[8]44-48。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潜心问道”,发扬刻苦钻研精神,厚培专业功底。要努力开阔眼界,关注社会现实,时刻保持在“充电”状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学生声音,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关切的结合起来,从而把立德树人的要义变成学生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二是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质。一个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读、讲、听、写、导”的基本职业素质,还要具有“哲学家”的思辨力、“艺术家”的表演力、“心理学家”的洞察力等。三是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是要有“广度”,涉及人群要广,是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并且针对教师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要有“深度”,专业发展要避免流于形式,以丰富化的内容把专业发展落在实处。包括:用以赛促教,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竞赛;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要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严格培训过程。[9]60-69四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要做到人格要正,常怀仁爱之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感染学生。

结 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做好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把高校思政课越上越好,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理论课立德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严以修身”先立德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