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山
(天祝县朵什镇卫生院,甘肃武威 733216)
在老年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均可造成慢阻肺发生。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1]。因慢阻肺疾病受气流影响,极易发生气短、胸闷、气促等情况,使肺功能、呼吸功能明显降低。临床上常使用化痰、止咳、扩气管治疗,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对肺功能康复不是十分重视。肺康复治疗可将患者的肺功能予以提升,使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2]。以2015年1月—2017年4月为研究段,现对慢阻肺患者予以肺康复治疗效果作研究。
纳入来该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中选取58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29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选自50~6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32±2.48)岁,病程区间为 1~6 年,中位病程为(3.24±1.45)年;参照组: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选自 51~66 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45±2.53)岁,病程区间为 2~6 年,中位病程为(3.15±1.56)年;以上数据对比得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并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相关标准;具有稳定病情、较强的耐受力的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依从性差的患者;存在心脏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胸廓畸形的患者;存在骨关节疾病的患者。
对参照组行一般训练,对患者予以营养干预,让患者需戒烟戒酒,形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并对患者行健康干预,对患者使用化痰、止咳、扩气管治疗。将吸氧情况提升。医务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正常呼吸,重视呼吸节奏和频率,让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使呼吸节奏发生变化,使呼吸急促情况降低,坚持训练2个月[3]。
对实验组行肺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1)呼吸肌:①缩唇呼吸:让患者行鼻腔深吸气,让唇部呈“嘟起”状进行缓慢呼吸,吸气和呼气比例为1:2。②胸式呼吸:让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坐位,骨盆在中立位置,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进行深吸气,并使用腹部收缩,腹腔内部完全收缩后,肋骨在收缩中相两边扩张,其扩张范围变大,进行缓慢呼气,使胸廓逐渐变小[4]。③腹式呼吸:让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坐位,保证平稳呼吸,将手放在胸部、腹部,用力吸气使腹部向外扩张,吸气后进行缓慢呼气,呼吸中胸部不可向外扩张,10 min/次,3次/d。(2)有氧耐力:①上下肢耐力:上肢进行上举、扩胸、前伸等训练,并让手部举哑铃1 kg,下肢进行慢走、慢跑、上下楼梯等,心率处于110次/min,血氧饱和度在 90.00% 之上,20 min/次,2 次/d。 ②踏车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适宜强度的训练,20 min/次,2次/d。
计算2组凝血指标水平、治疗效果和焦虑、抑郁评分。
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现为(±s),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为[n(%)],采取 χ2检验;其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计算2组凝血指标水平(±s)
表1 计算2组凝血指标水平(±s)
组别实验组(n=29)参照组(n=29)t值P值治疗前APTT PT TT Fib治疗后APTT PT TT Fib 12.24±1.29 12.26±1.38 0.057 0>0.05 3.64±0.46 3.62±0.43 0.171 0>0.05 13.42±1.48 13.43±1.54 0.025 2>0.05 34.74±5.26 34.73±5.38 0.007 1>0.05 10.02±1.03 11.56±1.06 5.611 0<0.05 2.12±0.28 2.94±0.43 8.605 7<0.05 10.18±1.15 11.48±1.52 3.672 9<0.05 29.85±4.28 32.48±4.59 2.256 7<0.05
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 APTT、PT、TT、Fib 值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治疗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计算2组焦虑、抑郁评分[(±s),分]
表 2 计算2组焦虑、抑郁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焦虑 抑郁治疗后焦虑 抑郁实验组(n=29)参照组(n=29)t值P值16.2±3.5 16.1±3.6 0.107 2>0.05 19.2±4.2 19.1±4.5 0.087 4>0.05 8.1±1.6 11.6±2.5 6.350 0<0.05 9.4±2.2 13.5±2.8 6.200 4<0.05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6.55%(28/29)和 68.97%(20/29),经比较,χ2=7.733 3,P=0.005 4<0.05。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受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患者的困扰。慢阻肺患者因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加重等影响,其病情明显加重,进而称为肺心病、呼吸衰竭情况[5]。一般常使用化痰、止咳、扩气管治疗以上疾病,现肺康复应用较广,使患者的病情和呼吸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使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将运动功能提升[6]。
慢阻肺患者因病情加重,其肺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使肺功能发生生理、病理变化。肺康复主要改善呼吸情况,主要采取腹式呼吸机、缩唇会、胸式呼吸等,使患者的吸气肌、呼气肌等进行训练,其呼吸正常生理情况可实施呼吸肌训练,主要行迅速、短暂地吸气动作改善膈肌、胸锁乳突肌、肋间外肌等,满足吸气、呼气过程,使肺部气体处于充足情况,将肺部体积改变为最大化[7]。肺部扩张后需经口呼气,保证呼气流速明显下降,使呼气时间延长,将呼气肌做功时间增加,将呼气末肺部大量二氧化碳变少,促进呼吸间肺部气体交换,使肺部张力、呼吸肌肌力得到改善[8]。
下腹部肌肉在吸气和呼气中具有重要作用,改善腹部肌肉和咳嗽情况,使呼吸情况、气促、呼吸困难情况得到改善。有关资料显示,肌肉的电信号可充分反应肌肉肌力、肌群协调情况、疲劳情况等。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行肺康复治疗,使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时间较长,需得到家属、患者、医务人员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