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 例的临床观察

2020-07-02 07:12尚颂梅张佳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针刺

尚颂梅,张佳昊

(平度尚颂梅诊所,山东平度 266700)

作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是因为患者自身腰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后, 再加之外力强烈作用导致患者椎间盘纤维被破坏,使得髓核组织从中间脱出到后方椎管内,使得附近脊神经根受到压迫与刺激, 导致患者腰部产生疼痛,马尾神经症或下肢麻木等症状[1-2]。 出现该病症的根本因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此外,患者腰部受到损伤,腰骶先天异常,家族遗传等也是患病的常见因素。 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用时较久,且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恢复较慢、使用花费较大,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治疗、支持治疗、镇痛类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等。 该文重点在于探究针刺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 以2016 年5 月—2019 年1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该门诊接受诊治的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 例, 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 例与实验组28 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3.1±2.7)岁,男女各 14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5~68 岁,平均年龄(54.8±3.0)岁,男 13 例,女 14例。 两组患者普通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治疗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诊断标准 患者存在腰部外伤, 有慢性腰痛史;患者活动受要不影响, 腹压增加会导致疼痛加剧;被累神经支配的下肢区域反应过敏或迟钝,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存在肌肉萎缩等症状;通过X 射线检查发现存在腰椎侧弯,椎间隙有改变等问题。

1.1.2 排除标准 排除脊椎相关部位存在骨折或臀上皮神经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排除存在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增生性病变,结核与类风湿,患有椎管狭窄症等人群;排除对治疗方式存在异议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或言语沟通困难的患者,排除对该次治疗用药存在过敏反应或近期服用过同类药物的患者,排除近期使用其他存在相克反应药物的患者,排除肝肾,心脑血管等器官存在明显器质性病变导致不适合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该组患者使用能量合剂补充能量,并额外滴注属于激素类药物的氟美松进行治疗[3]。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 并叮嘱该组患者要配合运动方式进行治疗。 将腰痛穴、腰阳关、腰夹脊等穴位作为该次针刺治疗的主要穴位,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具体疼痛部位再次取穴,若在L4/L5 位置,取大肠俞,若在L5/S1 位置,则取关元俞。 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疼痛经过的脉络选取患侧的风市、环跳、秩边、阳陵泉、承扶、昆仑、委中、承山、悬钟等穴位作为该次针刺治疗的配穴,每次取4~6 个穴位左右。 治疗时,患者需要取俯卧位,对患者需要进行针刺的穴位附近进行常规消毒,对腧穴进行针刺时选择5 寸针,以垂直方式进针,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捻转频率为每分钟120 次,捻转幅度应该在180°左右,每次针刺时间应该不少于20 min。 7 d为一个疗程,之后停歇1 d 后开始下一个疗程,2 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 实验组患者在针刺治疗期间,还应该使用运动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患者应该根据疼痛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合理运动。 患者可以进行双桥运动,即患者躺在硬床板或者是地板上,选择仰卧位,将双腿并拢后,把双足双肩上背部作为支撑点,进行挺腰抬臀等姿势,可根据患者腰部耐受情况,每次坚持5~10 s不等, 然后恢复到初始姿势, 重复以上步骤20 次左右。患者还可以采取小燕飞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用于支持躯体,双肩及头部缓慢向上抬起,然后保证膝关节处于甚至状态,收缩腰骶部肌肉并以腹部为支撑点,每次保持5~10 s 不等,然后恢复到初始姿势,再次重复进行此动作。 患者要根据自身腰部酸胀程度,合理训练,避免过度训练,不利于恢复。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根据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4]。 0 分为无痛感,10 分为最强烈的痛感,不同分数代表不同痛感程度,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评估分数。 该项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大。

(2)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量表(JOA)评分量表判断患者当前情况[5]。 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9 分,体征6 分和症状14 分3 部分,总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腰部功能越高。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描述,组间分别行经χ2检验和 t 检验,当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注射和针刺辅助运动疗法治疗的两组方式,对患者量表评分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发现,治疗前VAS 评分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然两者患者评分均有所改善, 但实验组患者VAS 量表评分和JOA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分]

表1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分]

组别 治疗前VAS 评分治疗后VAS 评分治疗前JOA 评分治疗后JOA 评分实验组(n=28)对照组(n=27)t 值P 值6.32±2.30 6.29±2.22 0.049 2 0.961 0 3.01±1.02 3.63±1.15 2.117 2 0.039 0 10.35±3.52 10.27±3.62 0.083 1 0.934 1 20.38±3.98 16.38±4.02 3.707 8 0.000 5

3 讨论

属于中医“腰痹”范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因为湿寒及淤血等导致腰部脉络不畅, 静脉损伤,进而造成腰部疼痛。 使用针刺治疗具有活血化瘀,改善静脉,可以使患者腰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6]。 现代医学则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患者纤维环遭到破坏,引起髓核外漏并出现炎症反应,然后对患者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造成刺激,使患者感到疼痛。 西医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将疾病彻底治愈,只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因而治标不治本,使得治疗效果一般,而中医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对患者疼痛神经的压迫,使得炎性水肿得到改善,患者炎性递质会被机体合理吸收,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对于患者消除病痛与麻木有一定作用,还能阻断进一步损伤,治疗效果较为确切。 配合运动治疗可加强患者腰部肌群能力, 能够使血液循环更通畅,有助于减轻水肿和粘连,减少炎性因子,对于患者恢复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7]。 该次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VAS 量表评分与JOA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使用药物进行注射治疗的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使用针刺疗法配合运动训练的实验组患者腰部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疼痛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值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再一次验证了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使用中医针刺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针刺治疗并配合合理的运动训练取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患者腰部功能恢复较为明显,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针刺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