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活动衔接性研究

2020-06-29 09:40唐燕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唐燕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核心素养下全面育人的教学方针贯彻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在阶段性教育中实现对于学生的全员育人,过程育人,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中更注重的是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相互衔接的过程育人,根据学科特点,方法过程,实现对于学生的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构建自身德育观念,实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塑造。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中小学生,衔接活动

引言:

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立德树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渐进性培养,在阶段性教育中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理念塑造,根据系统性的科学化知识学习,实现家庭学校,学生社会的全面育人,以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多方面进步,在阶段性教育中实现系统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发展,制定相应的阶段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学校德育活动的概念与定位

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注重的是对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而且在系统性的知识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进行社会化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小学,中学分批次,分阶段的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和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塑造行为认知和价值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贯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德育活动在完成对于学生的育人理念,保障学生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自身个体的长足发展进步。

2德育活动衔接性探究

在德育活动衔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对于学生的系统性培养和科学化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实现德育活动的教学衔接,注重以德育教育的主题单元,在阶段性,局部性的德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塑造,让学生的根据自身发展构建相应的德育思想价值观念,在教育活动的衔接中对于学生进行德育塑造,而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和思想意识,进行深入的递进培养,将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相互统一,在衔接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和德育的深层次渗透,做到在每个阶段教育中对于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目标,提升学生对于德育思想的深入剖析和发展塑造。

3德育活动的衔接策略

3.1德育目标体现阶段性教育层次

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对于学生的阶段性教育层次,根据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认知进行不同的差异性的德育侧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和意志尚不成熟,在德育教育中更注重对于学生的行为认知塑造,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规范,形成良好的认知行为习惯,为小学生建立相应的德育教育观念,而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心智较为成熟,渴望思维独立和意识独立的自我认同需求,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知的德育塑造,正确的进行德育的认知,而高中阶段则是学生的德育的实践,通过实践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思辨探究,在实践中做到对于德育的思想认知和理念塑造,在系统性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必须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建设和价值引导,在阶段性教育层次中进行渐进性的塑造培养,保证了德育教育的过程育人。

3.2理论实践相互结合

在阶段性德育教育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探究思辨,对于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和规范,并且通过的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行积极的正面强化,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最终以实践为导向,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理念实践行为塑造认知,对于小学生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德育感知,而初中生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对于情感价值態度的认知塑造,高中生则是在理论中实践和反思,帮助自身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德育教育中,离不开对于理论的实践,在实践中中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规律,近一步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反思,做到让理念为引,让学生归为己用,建立起完善的德育思想价值观念。

3.3德育形式符合学段特点

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对于学科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文本中的德育思想发掘,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更贴近于趣味性的知识引导,帮助小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逐步引导,初中阶段以情感态度价值的实践活动,例如“台湾省:祖国的宝岛”一节学习中,重点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德育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共鸣引导相应的实践活动,强化对于德育塑造,在高中则是逐渐进入社会层面,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社会化培养,提升学生的反思探究塑造。

3.4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

在德育教育活动推行中,不仅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也要建立完善的效果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德育成效作出相应的积极评价,评价机制对于学生行为塑造具有直观的效果,通过激励肯定认同的积极评价则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而批评和指正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认知,对自身行为作出相应的约束和规范,评价机制也要贯彻落实到阶段性的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身发展。

结束语

在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的活动衔接中,保证学生的阶段性,系统性的培养和塑造,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完善自身理念价值塑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贯彻到全面育人的方针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颖群. 文化融合视阈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教育路径探析——以安庆地区某高校的实证调查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 2019(2):127-129.

[2]王荣宽. 践行课改精神,创新校本教研——以“初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为例[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6):0115-0115.

[3]罗晓轲. 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以技校德育教育为例[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 000(003):35-36.

[4]郝晓丽. 浅谈“孝”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借鉴意义——以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为实例[J]. 长江丛刊, 2018, 000(013):P.286-286.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