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编版第三学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名著导读的专项单元。名著和经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目前很多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不是很大。从三年级起的每个年级均编排有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如能把这些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名著阅读的实践中,将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乃至课外阅读产生推进作用。本文结合阅读策略的运用,对小学语文的名著教学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名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8-0026-02
引 言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1]。随着2019年部编版教材的全面启用,从三年级起的每个年级均编排有“阅读策略”单元,其主题分别是“一边读一边预测”“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与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精选适宜的阅读材料,依据学生的学情,预设示范策略的时机,经常进行阅读分享,让学生通过更多阅读实践,养成迁移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的名著阅读呈“四化”趋势
1.通俗化
现在的学生多数不愿意读名著,他们普遍认为大多数名著的篇幅过长、内容艰涩、年代久远,没有吸引力。男生普遍喜欢网游改编、玄幻修仙类的小说,女生则青睐于校园言情、影视改编小说等。
2.浅层化
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盛行,学生阅读越来越趋向于速度和广度,阅读浅层化倾向日益严重。学生逐渐追求在短时间内看完想要看的内容,当文章的阅读时长超出忍耐的时间,如文章是大段文字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行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导致其语文阅读能力大大下降。
3.碎片化
40分钟的课堂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一般不会很长,当前的语文教育中更多的是主题单元形式的文章教学,以短篇或节选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常常是碎片化的,很难有长篇幅、长时间的阅读体验。
4.盲目化
阅读方式随意、盲目。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时很盲目,没有计划、目的,看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少做读书笔记,最多就是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很难做到真正读懂一本经典作品或名著。加上名著本身内容宏大,篇幅较长,学生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很难读完整本书。
二、名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国际测评项目PISA和国际阅读素养进展项目PIRLS两大阅读评价体系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对阅读素养的要求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展开阅读,将直接影响阅读素养的综合体现。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名著阅读不仅能增加阅读量,还能开阔视野,使学生对书本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且长时间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沉静、坚持等品质。
于教师而言,名著和经典作品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明显增加,教材中出现了名著导读的专项单元。名著教学的开展将提升教师对经典类长篇幅课文的教学能力,促进其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促进名著教学
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研读,集合经典名著展开基于阅读策略的名著教学(见图1)。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尝试长文本教学模式及阅读策略在名著阅读中的有效运用,归纳总结出基于阅读策略的名著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当对文本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后,教师会对教材、教学方法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更好地推动教材研读的开展,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图1
学生在最初阅读名著时完全只是兴趣指向,盲目、随性地开展阅读活动,这是学生的阅读实情,不能被忽视。基于此情况,在目的明确的“将阅读策略运用于名著教学”系列课程学习中,学生能够不断熟练运用阅读策略,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从而产生再读名著或将其迁移运用于阅读更多名著的阅读期待。
1.“边读边预测” ——让名著阅读充满期待
“接下来会怎么样?”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其实这就是“预测”策略的萌芽,学生可能已经无意识地在运用这一策略了。预测阅读策略的学习应安排在三年级上冊,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预测的方法。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预测来激发阅读下文的兴趣,这对强化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都很有意义。
预测一般会有两种结果,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意料之中,学生会有非常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成就感;意料之外,学生新的好奇心会被激发——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又怎样了……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能使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是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如在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学生可从题目开始预测——是不是有人把尼尔斯变小了?当尼尔斯出发冒险的时候,从内容开始预测——接下来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当尼尔斯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结合故事的内容对后续情节进行预测——尼尔斯肯定会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吧?不管是哪个阶段的预测,都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继而将这一策略迁移运用到冒险类的名著乃至更大范围的书籍阅读中。
2.“边读边提问”——让名著阅读走向深度
“提问”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提问方法上,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而应该清楚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本,从整体上理解、品析文本内容,感悟中心。“提问”能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理解、讨论。它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策略阅读深层次地理解、品味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以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为例,围绕这一故事,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诸葛亮怎么知道曹操不会出兵?”“借箭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指向情节和内容的理解,是有研究价值的,可作为理解文章的重要切入點;“周瑜为什么要妒忌孔明?”这样的问题研究价值不高,但也是学生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教师应在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在名著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运用提问的策略,提出基于自身阅读的真实问题。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否则将无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与思维水平。
3.“提高阅读速度”——让名著阅读更具效率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四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文章,教材给出了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这是提高阅读速度最基本的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只是相对于未使用阅读策略的一般阅读而言,指能够快速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找到自己所要提取的信息,进而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该单元中《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明确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由此可见,读得快还要想得快。学生初读题目的时候就会思考:冀中指的是哪里,什么是地道战,地道战有什么作用……有了问题,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到有用的信息,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而与答案无关的内容,可以略过甚至不看。因为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寻找答案、筛选内容,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字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学生就可以先跳过。不回读等阅读策略的运用,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阅读速度。这样,学生就能够再在短时间内读完长篇的文本,这对名著的阅读是很有益处的。当然,教师要避免“无意义的提高速度”,防止学生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阅读的真正意义。
4.“有目的地阅读”——让名著阅读有的放矢
在阅读文本前,学生首先通过分析文本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再通过提问、寻求答案、调整阅读速度,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在阅读后,学生反思与评价通过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是否达到了阅读目的。
学生应基于阅读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通过精读,感受作者在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等方面的精彩之处;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通过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默读,结合思考快速阅读……如学生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想对整本书形成大致的了解,就可以选择浏览的方式快速地翻阅整本书;而想要了解鲁滨孙在岛上的生活细节,则需要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通过略读的方式了解文章从“住所”“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而需要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家语言风格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得通过精读来感受细节描写与语言表达。多层次、多目标地开展阅读,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获得更为深层、多元的阅读体验,感受名著阅读带来的乐趣。
结 语
教师应以名著阅读为突破口,使学生养成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以此为基础迁移运用至其他的阅读活动。教师通过教读一篇课文、一本书,使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读“一类书”,为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继而博览群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汪志明.小学生选择阅读名著的引导原则[J].甘肃教育,2019(02):50.
作者简介:王磊(1983.4—),男,浙江宁波人,一级教师,宁波市北仑区长江小学教科主任,区学科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