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 洁
我园是一所建园不到两年的新园所,在课程游戏化改革春风的吹拂下,面对网络上不断推送的示范性幼儿园的课改经验、名园知名专家的理论实践,同行如火如荼的改革实践,我们应如何践行课程游戏化理论?学前教育家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是要把所有项目幼儿园规范到一条线上,而是鼓励不同的幼儿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朝着《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指导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扇面。”
基于园本实际,我们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应遵循的路径,针对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
学什么?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参观过很多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现场,我们往往容易被环境吸引,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透过环境看园所规划、园所课程、教师指导和幼儿发展等内容。
怎么做?各园的园所规模、历史背景及园所性质等都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借鉴别园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园所发展愿景与规划、园本资源及师资现状,采用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游戏化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及《幼儿园工作规程》时刻在提醒我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不断进行自我剖析,努力寻找优势,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要理解游戏化理念,对园所环境进行整体分析,让教师、家长和幼儿都参与其中,一起构想并规划园所环境,共同成为课程环境的建设者。我们结合园所场地现状、师资现状和资源特点,制定了1~3 年的整体改造方案,并邀请专家反复论证,寻找适合园所发展的路径。最终,确定了符合园所实际的发展规划,并坚持以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园所规划、特色建设及课程游戏化园所创建工作。
“新”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可以借新创新,这是规划蓝图的绝佳机会。“建”资源、“建”环境、“建”教师,这三者需要齐头并进,同步推动。我园在“让新园有资源,新环境换新颜,新人敢创新”的理念下,重塑本园教职工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
1. “建”资源:巧用资源,格局开放
首先,发动所有教师进行调研,形成园外3 公里范围内的资源图和园内资源网。邀请家长参与资源调查,借助幼儿发展委员会、关工委、家委会的力量,扩大资源调查的广度与深度,争取公益组织的加入,不断扩展社会资源。建立分级资源站,一级为初步收集,二级对收集到的材料按实际需要进行分类,可分为室内资源中心及户外资源站,服务于室内外体验场的游戏与互动。可根据班级、主题、专用室,建立不同类别的资源站服务于班级活动、主题的开展及专用室的使用,让每个资源站真正服务于幼儿游戏的开展。随着幼儿对资源使用和改造能力的不断提升,材料的选择由繁到简,并逐渐向低结构、开放性转化。
2. “建”环境:开发场地,深度挖掘
我们在充分审议园所室内外空间特点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园所环境,形成1~3 年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创建规划,对每一块场地进行多维思考与规划,既吃透每块场地的自身优势,又考虑多领域渗透和多功能呈现。既思考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场地开展的游戏,又贯通场地与场地间的互动关系,为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并获得成长提供保障。
3. “建”教师:问题导向,聚焦研讨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等理论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内容从资源建设到场地开发,从材料投放到课程主题;功能从同一场地不同功能的开发到同一场地不同年龄段的使用;形式从大教研到微教研,从集中研到即时研,从线上到线下……真正落实问题,立足实际,助推教师成长。
“真实”体现的是从实际出发,不跟风,不“拿来主义”,真正落实本园的实际需求,真正针对本园教师的实际困惑与问题来开展教研,做真正立足于本园的环境开发与创设,设计出与园所文化、教师实际相匹配且可操作的园本课程。
1. “真实”教研——实现专业成长
随着新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园所持续聚焦教师的实际困惑与问题,分阶段培养,通过教师团队之间的学习,帮助他们在真实的教研中“同频共振”、提升专业。同时,以环境打造、课程生成中生发的课程故事为依托,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环境改造。
2. “真实”环境——提升教育功能
随着环境建设的初步完成,资源的深度开发、游戏功能的挖掘也开始成为环境改造的重点。探索资源、材料、场地与幼儿游戏间的真实互动,思考:我们的游戏材料从哪里来?我们的幼儿园环境可以怎样设置?我们的主题活动怎样融入环境之中?通过探索,希望借助环境凸显出我们所创设的活动主题,帮助教师进行真实的观察,从而提升教育功能。
3. “真实”体验——推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实践中向“质量”迈进的标志。但真正走向“深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从深度思考开始。如果教师想了解一个问题,应该去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解决思路和原则。而幼儿园需要创造契机带领教师去思考,通过讨论与分享,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与习惯。刚入职的教师最容易吸收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应引导他们通过正确观察、正确思考、正确行动,借助材料支持和骨干教师的指导等推进深度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学习或游戏时的真实体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有效推进深度学习,同时,通过指导等支持性行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4. “真实”课程——做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提出:“幼儿不一样,因为经验是每一个孩子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不同的幼儿园开设的必定是不一样的课程。”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特点、生活、兴趣和需要,因此,适合本园幼儿的活动,真正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才是真实的课程。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在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有趣的、感到困惑的、想探究的话题,这样设计而成的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是真实存在于幼儿身边的。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在于教师,服务对象是幼儿,园所需要将教师、环境、资源、幼儿等因素进行融合凝练,去寻找散落在园所、教师、幼儿身边一颗颗看似平常,却蕴藏瑰宝的珍珠,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串起一颗颗珍珠,串起教师、幼儿、园所的成长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