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而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是部分知识点学习难度较大等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难以彻底掌握,这一问题就引起了广大教学学家的重视。根据教学人员研究发现,如果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化学用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并保证其能够熟练地使用就成为广大初中化学教育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浅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掌握和使用对于化学学习的影响为题,从初中化学中学生掌握和使用化学用语存在的问题、初中化学用语的掌握和使用对于化学学习的影响两方面展开论述,寻求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化学用语的科学途径,并扩大学生使用化学用语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掌握;使用;化学;学习
从初中化学知识点学习的角度来看,化学用语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专业用语,更加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相关知识点时对于课堂知识的浓缩,那么学生在接受初中化学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记忆与化学学习有关的化学用语,那么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利用化学用语的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教师开展化学用语掌握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影响了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效率,更加影响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熟练使用化学用语,这就需要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以及校方能够予以重视,保证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高效性和完善性。
一、 初中化学中学生掌握和使用化学用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过程当中,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深及其他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逐渐变得很困难,导致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兴趣逐渐下降,特别是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化学元素理解、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的学习兴趣。化学的本身是具有抽象性的,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学习,会导致学生对于化学学习一知半解,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有很多的老师在化学用语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教学,导致了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一知半解,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耐心。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中学生掌握和使用化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化学用语记忆方式不科学、化学用语理解程度不深刻两方面。
(一)化学用语记忆方式不科学
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用语,但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得当,往往学生最终陷入了死记硬背的困境中,难以灵活的应用化学用语。
(二)化学用语理解程度不深刻
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时,通常就会出现对于化学用语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上不去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予以重视,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用语,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牢牢掌握,将其应用到化学习题中去。
二、 初中化学用语的掌握和使用对于化学学习的影响
初中化学用语的掌握和使用对于化学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效率,帮助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化学层次,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两方面。
(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效率,帮助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等原因,其教学成果往往不尽人意,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开展化学用语教学时化学用语记忆方式不得当所导致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开展化学用语教学时能够调整化学用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点的效率,帮助学生科学的学习化学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将化学用语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硫在氧气中燃烧时,教师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化学用语一一为学生介绍,首先,硫的化学符号是S,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得到新物质SO2,化学方程式为S+O2=SO2,这样列出下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记忆化学用语的逻辑性,更加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立体的化学用语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保证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记忆化学用语的科学性。
(二)加深学生理解化学层次,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在开展化学用语教学时,有的学生存在着化学用语理解程度不够深刻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没有意识到化学用语对于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所导致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用语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学知识点的层次,通过化学用语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习题来让学生进行了解,有习题如下:某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新物质Fe3O4,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据这一题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的重要性,习题中提到的黑色固体指的就是铁,在日常练习和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某种颜色的固体或液体,与哪种物质形成反应,生出某种新的化学物质,那么同学在学习时就要牢记课堂上做实验物体的颜色以及实验反应等等,从而保证对于化学用语的使用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就能够提高对于化学用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进而加深学生理解化学层次,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三、 掌握初中化学用语的技巧
(一)理解涵义
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结构与组成等方面的图式符号,是化学事物与化学概念的直接表示,理解化学概念涵义对掌握与运用化学用语有着积极意义。从复习元素符号与涵义入手学习新课,更利于学生对元素符号知识的巩固与新课学习准备。理解化学概念涵义是学生熟练运用化学用语的重要前提,也是积累化学知识的根基,这也是教师应当注意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涵义,可用图式方法形象的描述分子原子,再用元素符号等对照,做到实与名结合,最终夯实化学用语书写基础。将化学反应原理与符号图式等要素充分结合,拓展学生联想思维,增强记忆理解,更能够提高化学用语记忆效率。
(二)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涉及范围较广,是学习难点,教师应当注意难点分散,尤其是在绪言课环节,应当陆续出现元素符号,引导学生多见多写,逐步形成记忆。再逐步讲解化学用语内涵,便于学生轻松掌握。尤其是在学习反应方程式时,因为没有熟练的书写,导致学生对产物与反应物的化学式不能快速写出,还需多加书写练习。教学中注重阶段性总结,采取边写边练的方式复习反应方程式,要求学生找出新学到的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通过听写等方法巩固与强化化学用语。相似的化学式采取对比等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做到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
(三)加强练习
掌握与使用化学用语同样重要,但针对学生使用用语这一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当采取循序渐进原则,不能一蹴而就,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与由浅到深的完成练习,逐步熟悉与掌握化学用语,最终实现会写会读与会用。在使用化学用语时常出现化学元素大小写混淆或是上下标书写不规范、气体符号乱写、必要条件书写忽视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错题教材,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与纠正。尤其是在读化学用语时,常出现化合物混淆等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区分化合物,并要求学生明确掌握命名规则,深化讲解化学用语涵义,注意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的区分。唯有反复练习,且学习方法正确,才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与自如使用化学用语。可采取符号或名称互现等方法,完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练习。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与动脑思考,如采取竞赛等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的涵义与名称等,或是学生根据教师描述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等,或是引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物质的制取与鉴别等,逐步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 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规范化学用语的读、写
化学用语的特点就是比较理解,但是在不用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忘记,化学教材当中各部分知识与化学用语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化学用语穿插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解答化学问题时要用化学用语理解,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是学生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环节当中,教师要注重不断纠正学生在书写中的错误习惯,作为教师比起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这是更加困难的教授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丝不苟,严格的要求学生化学用语的读写必须规范、工整,当学生写作错误时应当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用语读、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化学学习内容逐渐增多,有很多的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容易练熟记准,学过的内容又比较混淆,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化学用语较为混乱。为此,教师就要注重每一种化学用语学习都要让学生在基础掌握了的情况下,练熟记准。练习的关键就是写,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读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总结
对待传统,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化学用语辅助教学是脱胎于传统教学的,但又胜于传统教学。可以说,化学用语辅助教学将在以后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化学用语辅助教学的实施将使得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轻松有效,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切实地将知识点吃进肚子,刻在心里。仅祝愿化学用语辅助教学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切实有效的为中国奠定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并能为其他领域教学所成功推广,推动中国整个教育教学事业的成功发展,为科教兴国、民族振兴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靖.初中化学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67,170.
[2]吴志诚.浅析初中生学习化学用语的障碍及教学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9(4):78-79.
[3]范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4):52-56.
[4]徐达应.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9(2):33-35.
作者简介:刘立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