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学习粘性这一概念的提出还较为新鲜,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粘性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学习粘性概述、学习粘性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粘性的有效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学习粘性的提高,促进学生数学学业的提升。数学学习粘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处在尝试阶段,本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粘性;有效策略
一、 学习粘性概述
粘性本来是个物理概念,指的是流体应力和变形速率之间的宏观属性,有的物体粘性大,有的物体粘性小,粘性使物体不易分开。将粘性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是为了说明学生和学习之间的某种联系。学习粘性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以及学习环境等的喜爱程度以及学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程度,是学习系统与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体现。高粘性的学习,会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呈现高效的学习成果;低粘性的学习,会降低学习主体的学习动力,呈现低效率的学习成果。可以看出,学习粘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和提高学习粘性,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 学习粘性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粘性可以有效衡量学习系统和学习主体的相互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习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从学习主体,即学生自身方面寻找问题,而忽略了学校给学生所呈现的学习系统的原因。通过学习粘性,可以对学习系统和学习主体同时做出评价,帮助教师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关注教师自身教的问题。只有从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寻找双向的改进方法,才能增强学习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条件。通过学习粘性的提高,可以很好地维持和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动力倾向,这种持久的动力是保证学生能够持续学习的重要方面。在良好的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效果明显。
(三)学习粘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充满兴趣,并为之所吸引,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提高学习粘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和开发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所了解,采取他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设计课程,同时赋予课程生活化的呈现方式,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的课程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粘性高;反之,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学,全然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注定是粘性低下的教学。
三、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粘性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重其道。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能够接纳,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是学习的好伙伴,这种信任感,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那么,如何营造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在上课之余,教师可以和学生聊聊天,对生活以及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用真诚去打动学生。其次,注重课前的学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大多数是采取生活情景化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注重数学活动课的开展,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注重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用心培育,静待花开。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设计,其实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例如,针对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数学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的数学游戏、唱歌等活动,用来提醒和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这些方法看似和数学课堂无关,但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活动,对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师“坐端正”“认真听”等这些提示,效果要好得多。在做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能冲淡数学教学活动,不可太长,适可而止。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结果性评价,对学生作业完成比较好的只是给予口头表扬,对过程性评价不太重视,当学生作业出现问题后,又花许多时间去纠正。其实,如果教师能够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话,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解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积分卡,在一节课结束后,可以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小榜样,给这些同学发放不同面值的积分卡。课后的作业,给学生一个非常明确的作业标准:按照要求作答;不能涂抹;书写工整;认真检查等,当学生按照这个要求去完成后,教师就给这些学生发放积分卡。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粘性,教师要设计制定相应的积分使用、兑换规则。学生所得的不同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学习用品。为了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兑换的奖品要选择新奇、有特色的创意文具,这样的文具学生更渴望得到。在积分兑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快乐,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粘性。
(四)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可以设计适合学生的情景化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买文具》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建真实的情景教学:事先准备好一些文具,贴上价格标签,选取一位同学扮演文具店老板,再找一些同学扮演顾客,让他们挑选文具,当学生选出自己需要的文具后,让其他同学帮忙算价格,学生算出价格后,扮演文具店老板的这位同学再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同学们的计算结果对照验证。完成这一过程后,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买个东西不可能列个竖式去计算,你买东西是怎样算价格的?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拆分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还积累了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以提高学习粘性
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突显,才会被课堂所吸引。课堂的互动方式有很多,可以采取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采取自我展示的方法,还可以角色转换,通过教师质疑,学生作答的方式进行。在互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梯度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先设计活动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设计互动活动进行验证,通过折一折、撕一撕、转一转等活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一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设计科学严谨,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四、 有关数学学习粘性的思考
(一)数学学习粘性的培养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粘性的培养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将会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思考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设计之间的契合程度,只有适合学生长期发展,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粘性的优秀设计。教师在每次课后反思中,应该加入有关学习粘性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以便教师做出及时的修改。
(二)粘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过渡
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粘度,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吸引到学习上来,但这些方法都是外因性的,即通过外因的作用吸引学生来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为主要目标,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作为培养维度,结合外部的粘性学习,共同促成学生的成长。
(三)从外因驱动学习到内因驱动学习的过渡
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外因,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等等;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习的外因渐渐弱化,学习的内因逐渐突显,表现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读书,为了祖国的建设而读书等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因,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目标清晰化,同时,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从之前的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种学习驱动因素和思维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粘性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反应学习系统和学习主体的有机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科学的评價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粘性,使学生好学、乐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数学粘性培养的长期性以及数学学习粘性和自主学习、学习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学生培养的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德]莱因贝格著,王晚蕾译.动机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2]李毓昌,吴望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杨建明,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