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心声,感受诗意

2020-06-22 07:44范明月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赏识激励教育

范明月

摘 要:赏识教育本质是一种激励,它可以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和自尊,重建精神的大厦。该文主要从发掘优点、开展活动等方面,切实地探究赏识教育的路径,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赏识的门路。但在赏识中,更应注意一些误区,如:赏识不持之以恒,不适可而止,不注重差异等。

关键词:赏识;教育;激励

一、 赏识教育

赏识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给人以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指出:人类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或欣赏。纵观人类,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由此可见,在后进生中进行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 赏识教育价值

在学生间进行赏识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那么,要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三、 赏识教育路径

(一)发掘优点,加大表扬力度

后进生在生活中更多地接受的是批评声,赏识之声较少。而赏识的本质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做过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受过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因为,这种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和自尊,重建精神的大厦。

比如,班级中有一位同学X,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她X姐,X姐身边的追随者无数,她走过的地方能带起一阵风,当然,她也是学校受处分的同学之一,初次接触这位同学,是透过N位老师的口了解到她的情况,几乎没有任何表扬之声!接班以后的几周日子,老师都在关注她,身上问题确是不少,但她有最大的一个特点,喜欢争取机会表现自己!于是,老师顺水推舟,推举她做德育委员,用她喜欢的东西去鼓励你,从此以后,她不仅自己转变很大,也带动了身边的同学!

又如,班级中Y同学最大的优点是脑子转得快,最大的缺点就是脑子转得太快,老师和她交流谈话,她那双具有魔性的眼睛在那里等待着你说话的漏洞,然后迅速出擊,让人很难堪。同学对她的评价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可以肆意地丑化别人。老师和她初次交兵,说实话,败下阵来,为什么呢?后来才知晓,她把老师对她的苦口婆心的谈话内容进行了歪曲。至此,老师们都对其有所防备。一段时间观察下来,这个学生似乎对一切都不在乎,但还是比较在意同学的眼光。于是,老师采取捆绑政策,两个优秀的中队委员进行帮扶,表现好同等加分,表现不好,同等扣分,而且列定了一个表格,按此执行,应该说:最初立竿见影,后期效果不佳。后来,精心反思:老师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原则。捆绑是给了孩子一定的压力,但这不是“正强化”的过程,不利于激励孩子。偶然和孩子家长的交流中得知:某某某做德语委员凭什么,要是让我做,我也能完成的很好!透过这句话,你能看出她内心深处隐藏的某种被认可的渴求。既然如此,那就邀请喜欢迟到的你来做每周一的值日班长吧,提前10分钟到校上岗。而后,又邀请她负责班级备忘录的收缴及批改。而老师呢,在班级中只表扬不批评,偶尔也会有迟到现象,也会请负责同学做好记录,老师全班场合决不批评。应该说,除学习外,这个孩子脱胎换骨了,改变很大。

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用心赏识,能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理解学生,宽容他们的错误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路上,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但关键是犯了错误以后,要更多地关注其表现!生活中,如果实在要批评孩子,也应讲求一定的艺术性,切忌急躁粗爆,大声呵斥

比如,Z同学是班级中有名的“极端分子”,书读了很多,只要给他一个舞台,他可以从诸子百家讲到三国,滔滔不绝。但他口齿不清楚,比较自闭,且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容易冲动。一般,每隔一段时间,他会给班主任我带来一些小插曲,如:当众和老师顶嘴、吵架,把男老师气得牙根发痒,经常和其他同学大打出手……但让人欣慰的是——生性善良。每次有人汇报Z同学又闯祸了,老师只是莞尔一笑,让其面壁思过,平复情绪,而后再交流。他有个梦想,成为像曹操一样的人物,因此,我们一直告诫志向高远的他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他也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现如今变化也是蛮大的!

(三)开展活动,给予展示舞台

集体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得各种能力,如果能把赏识教育运用到活动中,能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养成,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四、 赏识教育误区

(一)赏识不持之以恒

老师对后进生的赏识常是一开始时热情度高,但当付出以后没有收获时就变得失望、沮丧。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己很容易失控,开始对学生挖苦、讽刺,情急之下也会变赏识为责备,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各种场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还是要有较强的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换位思考,时刻不忘去赏识学生,给学生以希望。

(二)赏识不适可而止

班级管理中提倡赏识教育,但不是对学生只能赏识、泛滥赏识,凡事过犹不及。过渡赏识会造成课堂纪律涣散、某些同学心理情感脆弱,听不得任何批评之声。学生有了错误是要批评的,但是要艺术地批评,批评的他心服口服。

(三)赏识不注重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形同得树叶,对于教育来说,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建议教师将不同学生进行比较,应把学生个体进行“内差”的评价,把学生的“昨天”与“今天”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其不断成长。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希望教师们能静下心来,听风声雨声朗朗读书声的同时,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相信教师们能感受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猜你喜欢
赏识激励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