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珍
摘 要:利用数学中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起画面感,可以使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用图形及其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2. 用图形及其关系解决数学问题;3. 理解数学时建立起画面感;4. 用图形及其关系直观感受数学。
关键词:画面感;数与形;直观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學中,利用数学中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起画面感,可以使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数学好玩,更加喜欢数学。
一、 用图形及其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理解的,如小数的意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橡皮,本子等实际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中体会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小数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不同的份数,用米作单位,可以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通过图形,直观地展示小数与分数相互转化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深化小数的意义。
二、 用图形及其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有些数学问题,直接计算会过于抽象,难理解,但是如果借助图形,既容易理解又解决了问题。如12+14+18+116+132=( ),只需要画图,不需要更多文字说明,就可以看出这个算式跟代表1的大正方形相比,少了最后的一个空白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最后一次分割剩下的132,所以结果应为1-132=3132。
又如:一条马路长200m,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单单依据题意计算,是非常难理解的。但是通过画出人和狗行走的示意图,很容易得出狗的速度是人的速度的2倍。200×2=400(米),算出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400米。
三、 理解数学时建立起画面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以更加直观和更有画面感的方式理解所学的数学。相比以文字或者公式的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负数和分数时,需要让学生体会数字扩充的两条重要的路径。一是以前学习的正数系统的数轴是往一边生长的,而学习了负数以后,数的系统就可以同时两边生长。负数与正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体会以正数“对称”的方式来认识负数,并能认识到0作为“对称轴”的特殊性。二是以前学习的整数系统是跳跃的,离散的,而在学习了分数之后,数的系统就变得连续,稠密了。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通过填写分数墙,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引入分数之后数的稠密性。不管多么小的分数,在它和0之间总还存在着更小的分数。而且通过对12、13、14、……这样持续分割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1n无限接近0,却永远到不了0的极限思想。通过图形及其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画面感,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
四、 用图形及其关系直观感受数学
利用图形及其关系,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直接将三角形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先将最特别的直角三角形区别出来。再将直角三角形作为分水岭,来分辨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让数学课堂绽开美丽的花儿,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神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