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勇
摘 要:近几年,‘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舆论满天飞,广大的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寄予了厚望,这样就把阅读以及对语文的测评推倒了风口浪尖,尤其是小学生胡阅读,因为是为初中高中打好基础,那么,小学生能养成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养成读书的兴趣,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
一、 兴趣是阅读的灵魂
1. 每周抽两节课给学生讲故事,选取故事性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在听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沈石溪胡动物小说《狼王梦>>,<<斑羚飞渡》,都是非常优秀的故事书,可以绘声绘色讲给孩子们听,留下悬念让学生去阅读,去感受,走进书中,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和主人公同喜同悲。
2. 学生上台讲故事。同一个班的孩子都是同龄人,其他孩子上台讲故事,精彩的故事获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这样必然会刺激班上每一个孩子,然后给每一个孩子机会,让他们上台,培养她们爱故事,讲故事,编故事,这样相信会对孩子们的阅读锦上添花。
3. 班级诵读。诵读的内容自己选择,一月一次,活动评奖,获得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孩子们会去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声情并茂胡诵读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孩子们爱书的欲望愈是强烈,比如我们班的陶沿欣,辜文佳,李科涵同学,因为诵读,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孩子们在诵读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也找回了自信和灿烂的笑容。
二、 方法是阅读的关键
1. 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字典词典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弄懂读音及意义,然后牢记,这相当于在积累词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优美的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喜欢的名言格言,诗句,一定记在笔记本上,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积累的重要性。隔一段时间再次翻阅笔记本,让笔记本上的内容变为头脑中的知识。
3. 堅持写读后感,体会,写读书笔记。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要传达的思想,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收获,灵感,坚持记下来。比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鸟儿和大树约好明年相会,相约的日子到了,鸟儿如约来到,而大树却不在了,被砍伐后送到了工厂,做成了家具,变成了桌椅板凳,鸟儿最好的朋友不见了,伤心难过。读后,孩子们能体会鸟儿无比悲伤的心情,更为大树的不见而愤恨,于是她们就懂得了: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只要孩子们坚持写,读书的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4. 另外,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选择精读,逐字逐句慢慢体会领悟;也可以选择跳读、速读、略读,跳过一些内容,在极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
三、 氛围是阅读的核心
良好的氛围可以提高小学生胡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学校在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倾情为孩子们打造了两个书吧和一个阅览室,再贴上一些温暖的提示语,比如:“书香润心,书达万里”“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吧处准备了长凳,下课后,孩子们坐在那里很舒服的看书,成为一个个小书虫,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胡遨游。书籍的范围广泛:科普类,童话类,名著类,历史类等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书籍,看完后,放回原处,摆放整齐,供其他同学阅读。一排排低头看书的孩子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学校还一三五开放阅览室,喜欢积累词句的孩子还可以把笔本子带到阅览室,潜心阅读。一桌一书一支笔,走进书籍海洋中。
四、 家校结合是阅读的纽带
不管教师有多么努力,单方面的教育毕竟有限,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仅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家长配合教师,把学生朗读,家长学生齐读的照片视频,传到班级群,这样可以激发所有孩子的朗读兴趣。
宋代的赵恒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喜欢读书的孩子都会有一颗善良的心,从下打好学语文的基础,初中高中才能如鱼得水,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人生目标。愿孩子们插上阅读的翅膀,飞到理想的彼岸。
总之,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之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关键点。这几个关键点是什么呢?其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其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其三,营造好阅读的氛围。下面,让我们作一一之解读吧!①培养好学生阅读的兴趣。中国著名教育家松之梧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兴趣活动的开展。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阅读、动画、声音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进入一个身临其境的境界。又比如:可以朗读、表演等形式结合,让学生的阅读现实化,阅读戏剧生活化。②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把那些科学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公。③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形成学生自学水平的核心。一旦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