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春,凌 文
(1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2临沂市兰山区妇幼保健院)
失眠具有发病率高、病情易持续、反复等特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1],我国约有42.5%的成年人受到失眠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失眠多采用镇静安神药,但此类药物大部分都具有成瘾性、戒断综合征等不良反应[2]。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病位在心脑,且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通调督脉针刺法治疗效果明显[3]。原穴乃五脏之原,各经的原穴是经脉的气血输注于体表的反应点,而通过针刺本经原穴可以调节所属脏腑的气血,但采用督原同调的针刺方法治疗失眠却鲜有论述。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50例失眠患者。纳入标准: ①年龄20~70岁;②病程1个月~1年;③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评分在7分以上;④近2周内未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排除标准:①各种脑出血及混合性卒中者;②智力障碍、精神神志障碍、不能自主回答问卷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④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⑤手术、疼痛、发热等内外界因素引起的失眠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医诊断分别参照《中医内科学》。将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督原同调组、常规针刺组及西药组,各50例。
督原同调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3.6±5.7)岁;病程(6.4±1.3)月。常规针刺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2.7±5.2)岁;病程(6.2±1.2)月。西药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3.3±5.4)岁;病程(6.0±1.1)月。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治疗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次,每日睡前30 min服用。常规针刺组:针刺取穴采用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督原同调组:针刺督脉安神腧穴及五脏原穴,主穴:百会、神庭、印堂;配穴:根据辨证取相关经脉的原穴,如心火亢盛或心气不足加神门,肝火亢盛或肝阴不足加太冲,脾气亏虚加太白,肺经火盛加太渊,肾气血阴阳亏虚或偏盛加太溪,多脏合病则兼取各经原穴。
针具选择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使针刺部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四神聪:平刺0.5~0.8寸,神门穴:直刺0.3~0.5寸,三阴交穴:直刺1~1.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神庭穴:斜刺0.5~1.0寸,印堂穴:平刺0.3~0.5寸,太冲穴:直刺0.5~0.8寸,太白穴:直刺0.5~0.8寸,太渊穴:直刺0.3~0.5寸,太溪:直刺1.0~2.0寸。以上穴位得气后均采用提、插、捻、转补法或泄法,行针30s,留针40 min,1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指标评价 患者于第1次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由同一组医师对观察指标进行评定,该组医师不参与分组及治疗,严格按评分规则执行。中医病症疗效评估标准见参考文献[4];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估,包括睡眠时间、入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和睡眠质量6项,按照症状严重程度由轻至重分为0~3分,总分0~21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QOL-BREF)评定,该量表由28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均有5个选项,得分按从好到差(或非常满意到极不满意)的等级正向赋以1~5分,其中第3、4和26条目是反向条目,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2.1各组疗效比较 三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P=0.002),督原同调组最优,普通针刺组次之,艾司唑仑组最差。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2.2各组PSQ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但督原同调组下降幅度最大,普通针刺组次之,艾司唑仑组最小。见表2。
2.3各组QOL-BREF得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QOL-BREF得分均有大幅升高(P<0.01),但督原同调组升高幅度最大,普通针刺组次之,艾司唑仑组最小。见表3。
表2 各组治疗前后PSQI对比分)
表3 各组治疗前后QOL-BREF总得分对比分)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范畴。《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即神、魂、意、魄、志各藏于所属之脏,主宰人的情志活动。五脏阴阳失调可影响五脏的藏神功能,引起相应的症状,即“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失眠的治疗离不开调神,而根据五脏藏神理论,选择各脏不同的经络俞穴治疗失眠则有据可循。
针刺具有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针刺任督二脉能够改变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提高血、尿中褪黑激素的表达水平,促进脑神经细胞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5-6]。原穴是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针刺本经原穴可以调节所属脏腑的气血达到阴阳协调,阴平阳秘。督脉既属于脑又络于脑,络肾又贯心,既连君主之官又通元神之府,行于后背中央,“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在全身经络系统中具有协调表里、沟通内外、平衡阴阳、输布精微的重要作用。督原同调理论正是基于督脉和原穴的作用特点而提出的。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治疗作用和“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的藏象特点,结合五脏藏神学说,针刺督脉和五脏原穴能够更好治疗失眠症。王瑜[7]发现采用督原同调法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本研究采用督原同调法治疗失眠患者,结果表明:督原同调组疗效、PSQI及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其他两组。可见督原同调对于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
总之,督原同调针刺法为治疗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讨。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观察疗程短、缺乏多中心验证、观察指标偏主观性等不足,后期将继续关注远期随访,纳入更多病例、开展多中心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