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花,王 晓,孙振晓,王志广,刘立法
(1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2 山东医专附属医院)
病例1:男,20岁,因“凭空闻语、敏感多疑1月”于2011年1月首次来本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6 mg qd”曾出现双手颤抖表现,加用“苯海索4 mg qd”后改善,病情好转出院后能坚持上学,后因自行停药致病情加重,表现同前。又于2017年3月及7月两次入院治疗,诊断同前,末次入院体格检查无异常,服用“齐拉西酮,最大量至140 mg qd;奥氮平,最大量至10 mg qn;苯海索4 mg qd”治疗,病情显著好转出院,出院后自行将药物减至“齐拉西酮80 mg qd、奥氮平5 mg qn、苯海索2 mg qn”服用。于2018年1月14日发现口唇及舌部不自主的运动,生气或者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自感难受,别人针对自己,于2018年2月8日第4次入院。血液学及颅脑CT等详细的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11分。考虑病情波动,并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入院后与患者及家人沟通后逐渐将“齐拉西酮、苯海索”停用,逐渐加用“奥氮平10 mg qn”。1个月后,多疑症状消失,口唇、舌部不自主运动消失,AIMS评分0分,至今病情稳定。
病例2:男,65岁,因“凭空闻语、敏感多疑30年”于2017年9月29日首次入本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取用“奋乃静、利培酮、舍曲林”等治疗,具体用量不详。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完善血液学及颅脑CT等相关辅助检查,除谷丙转氨酶53 U/L(正常值0~50 U/L)外,余无明显异常。予以“齐拉西酮160 mg qd、苯海索4 mg qd”治疗,病情好转,于2017年11月20日出院。出院后自行将“齐拉西酮减至80 mg qd,苯海索2 mg qd”,未再出现凭空闻语及多疑症状。2018年6月2日家人发现其口唇不自主的运动,舌在口中像是在咀嚼搅拌食物,而患者没有什么感觉。2018年7月3日复诊,血液学及颅脑CT等检查无明显异常,AIMS评分7分,考虑是齐拉西酮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与患者及家人沟通后逐渐将“齐拉西酮、苯海索”停用,加用“奥氮平10 mg qn”,治疗1月后复诊,病情稳定,AIMS评分0分,口唇不自主运动消失。
TD是一组由多巴胺(DA)受体阻滞剂引起的迟发的医源性运动障碍[1],是锥体外系副反应的一种。常见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强度大致为:氟哌啶醇>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虽然锥体外系副反应较轻,但世界各国已有不少关于该药引起的TD的报道,报道中的处理方式及结果不尽相同。有研究认为[1-2],治疗TD比较可靠的方法可能是停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氯氮平,或者停用容易引起TD的药物。
奥氮平与氯氮平的药理特性相似,为多受体作用药物[3],特异性地阻断5-HT2A、D2、D1、D4受体,另外还阻断毒蕈碱样胆碱受体(M1) H1、5-HT2C、5-HT3a1受体,只是某些非常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轻微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因此,理论上奥氮平可以应用于齐拉西酮引起的TD。虽然有报道患者曾服用过奥氮平后引起出现口、唇、舌不自主运动等TD症状[4-5]。但该报道存在青少年合并用药且高剂量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是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奥氮平排泄缓慢而在体内蓄积所致的可能;另外也存在既往脑损伤、急性肌张力障碍等高危因素。本报道中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TD的多项高风险因素,发现TD后及时就医,均换用小剂量奥氮平,1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