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目前,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皮损表现为树枝状或网状白细纹或小丘疹,通常以对称的形式出现,患者会明显感到患处的灼烧感和疼痛感。该病易反复,临床没有特效疗法,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相关药物。本文对此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其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均符合该病诊断标准,没有全身性疾病,仅表现为口腔黏膜病损,伴随有皮肤损害,病变之处主要出现在颊、舌、口底、附着龈、颚区粘膜等。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27~72岁,平均(45.3±9.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5.3±1.9)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1.2方法 两组治疗前先消除患者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结石),去除不良修复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0.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用量控制在10 ml,每次保持1 min,早晚各1次。对照组:服用维生素A胶丸(每丸2.5万U),1次/d;服用维生素E 0.1 g/次,1次/d;维生素C 0.2 g/次,3次/d;服用谷维素0.1 g/次,3次/d;免疫系统异常者口服糖皮质激素10 mg/次,1次/d;并发感染时使用甲硝唑0.4 g/次,2次/d;阿莫西林0.5 g/次,3次/d;等应对患者的感染情况[1]。如果患者出现唇部糜烂而且已经结痂,需药敷,药敷过程中要确保所用敷包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促使结痂处湿润并逐步脱落;如果患者表现为局部糜烂而且长时间没有痊愈或者明显充血,则使用浓度为0.5%的曲安奈德或者浓度为2.5%的泼尼松龙液对患者进行局部封闭注射,1 ml/次,2次/周。试验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消化道粘膜糜烂或者溃疡类患者,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组方:甘草10g、黄连3g、黄芪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姜10g、枣12g。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修复粘膜。对长期便秘或者代谢紊乱者,给予大柴胡汤[2],组方:柴胡12g、黄芪9g、制半夏12g、炒枳壳12g、制大黄6g、白芍12g、生姜12g、大枣12g。对体型偏瘦且伴随有轻度抑郁、手脚冰凉者,给予加味小柴胡汤,组方:在大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入党参10g、甘草6g,制半夏的用量适当降低,以10g为宜。对肥胖、便秘并伴有皮块偏平苔藓患者,给予防风通圣散[3],组方:麻黄6g、防风9g、荆芥9g、薄荷6g、连翘18g、当归12g、川穹9g、黄芪9g、桔梗6g、滑石15g、甘草6g、白术9g。对体型较瘦、饭量较少或存在贫血症状的患者以及伴随有心悸的患者,给予炙甘草汤[4],组方:炙甘草10g、人参6g、生地30g、阿胶12g、麦冬12g、麻仁9g、桂枝9g、大枣12g、生姜9g。对胃寒腹胀、精神萎靡患者,给予附子理中汤,组方:炮附子9g、人参6g、炒白术12g、干姜9g、炙甘草6g。对伴有舌痛、唇舌红患者,给予除烦汤[5],组方:制半夏12g、茯苓12g、厚补12g、苏梗12g、山栀12g、黄芩9g。
1.3效果评定 痊愈:患处完全愈合,充血消失,白纹消散;显效:患处糜烂完全愈合,白纹有所消退,但仍然留有痕迹,但是患者症状明显减弱,而且不存在明显的痛感;好转:症状减轻,病变没有完全消退;无效:症状没有发生改善。
试验组:25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5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07)。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试验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2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
口腔扁平苔藓具有慢性迁延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中年女性中比较常见,如果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虽然治愈快,但复发率较高。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组方。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一方面能够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则能够降低复发率,整体治疗效果相对较高。祖国医学认为, 扁平苔藓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失和、气滞血瘀所致,局部血流受阻,易致邪毒蕴聚于肌肤腠理之间,从而形成口腔局部病损。中医对证用药,具有疏肝理气、行气解郁、调理气机、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功效,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特点[6]。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疗效,应注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包括用药护理、疼痛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能够有效提升疗效,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