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0-06-19 08:18曹春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曹春梅

摘 要: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朗读、默读、速读、浏览、跳读、表演读等等。“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就这些朗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素养”这个词成为热门词汇,每个领域都有各自定义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了语文素养对一学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认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他以后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参与社会活动,一生都要运用的重要工具。这工具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巧,超强的沟通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听、说、读、写。

一、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

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朗读、默读、速读、浏览、跳读、表演读等等。“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都是最重要的。

二、目前小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兴趣递减

低年级时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爱表现,能积极主动朗读,但一部分学生比较羞怯,汉字认识得少,怕读错,不连贯等原因,课堂上不积极大声朗读。进入中高年级以后,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自信,致使越来越多的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课文,兴趣递减,导致能力得不到提高。

2.朗读技巧不熟练

(1)词语顿读。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感差,还没有完全形成句子的概念,他们常常只是从单个汉字的角度去读,最多也是把字连成词语来朗读,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顿读的现象。

(2)拖长音读。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对汉字掌握不好,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把前一个字拖长音来想第二个字,所以出现拖长音读的现象。

(3)尾音降调。朗读时每句话末尾字语调下降也是部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较大问题。

(4)节奏感差。课文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读完会既吃力,也缺少节奏感。

(5)语调单一。由于学生在朗读时缺少对内容的感悟力,因而在朗读时往往显得语调单一,朗读出来的文字不能做到抑扬顿挫,让人身临其境。

3.锻炼的机会少

一节语文课,能让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读的时间很有限,多数时候由于课文篇幅长,老师经常是叫读得流利有感情的学生朗读关键段落,多数同学一节语文课,可能一整天都不能大声朗读一段课文。长此以往,朗读能力强的锻炼多,不断发展;朗读能力弱的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反而后退不前。

三、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兴趣

上面列举的几种小学生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要改善这个现状,我认为只有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朗读,乐于朗读。

(1)课前,布置新课文朗读作业,可以让学生预习两遍课文后,在QQ作业或者在微信群里发大声朗读课文的录音作业。教师要及时统计完成情况,定期总结并给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发奖状和奖品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自豪感,树立自信,对朗读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2)课中,老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 充分利用教师的范读和学生之间的竞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3)课后,鼓励学生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里的段落,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又积累了美文,更是对朗读能力的一个训练。

2.训练朗读技巧

优美的朗读表现为语调的轻重快慢、感情的丰富多彩;要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朗读水平,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

(1)要纠正顿读、拖音读、尾音降调这几个问题,就要从指导读好整句话开始,要求学生把词语连起来读,使一句话流畅,表达意思连贯。发现有顿读、拖音、尾音降调现象马上叫停,让学生反复读同一词语,然后反复读同一句话,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可以采取同学帮助、教师示范、家长监督等方法进行矫正。当然正确的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有耐心,经过多次长时间矫正,就会逐渐解决这几个问题的。

(2)增强节奏感,学会抑扬顿挫

要解决节奏感不好的问题,教师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恰当断句,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只有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声音来表情达意,把握朗读时声音的停顿、快慢,语调的高低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使读者和听者都能沉浸在文字表达的情境之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经常进行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学生才能从模仿到感悟,再到形成能力。

3.创设活动,增加锻炼的机会。

(1)每天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设立一个环节——课前三分钟。全班同学都参与,按学号顺序,到讲台上大声朗读美文、诗词、自己的作文、成语故事等。每个孩子经过多次锻炼,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了。

(2)课堂上提供多种朗读锻炼的机会,如:分自然段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师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闭眼想象画面听读、配乐读等等。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又能达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鉴赏力,一举多得。每逢学生读书满百天,老师就统计好,给坚持读书的学生发奖状,发小奖品。而且把获奖的同学的照片发到群里,让学生和家长都有成就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4)举办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课本剧表演和讲故事比赛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朗读好台词,然后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去,體会人物感情,掌握剧情变化,通过语气、音调、动作、表情来表现剧中人物。这难道不是对学生朗读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最好的锻炼吗?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一位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朗读,不是只教会学生朗读好几篇课文就可以,而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自己的朗读能力,才是真正的教会学生朗读,继而使他们的表达、交流、感悟等综合能力即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