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开辟一块块阅读写作的“小天地”,指导学生多读书,勤积累和常练笔,并且以“说”促“写”,收到了大面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实效。
【关键词】阅读 口语 写作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按照平时学习的要求,使用惯用的方法写作”,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呢?本文现进行以下探索。
一、以读为本,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中,在精神上更加愉悦,使自己的品格得到提高,提升理想境界,慢慢地对自我、国家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优化精读,形成意识
在精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阅读的整体意识、要点意识和转化意识。如以教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为例,我是结合散文阅读“三步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主旨
学生阅读后其实并不能读懂全文,更不能概括出每部分的大致内容,但就是这种初读后遗留下的那个感觉,就可以让他们逐步掌握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果,在我的点拨之下,学生们都能指出“神”就是“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
2.略读每段的重点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这个时候,我就告诉学生划出重点句,那何为重点句呢?其实重点句一般就是文中能够体现中心思想、总结全段的句子;抒发感情、发表看法的言论;有突出指代作用词语的句子;语言优美的句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句等。把它们划出来再串联在一起,文章的思路就很容易理清了。最后,全文散乱在各段的重点句子就集中在一起,文章的中心也脱颖而出了。
3.深入剖析全文的层次,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散文的中心
最后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散文表面上似乎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其实是表达对时局的担忧。作者想到民族、想到国家,心里再也无法平静:“我的祖国什么时候才能强大起来?中国何时才能崛起?”想到自己满腹经纶却不知用什么方式为祖国出力,他久久地徘徊在月色之下,眼前的美景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愁。
好一个爱国文人!好一颗中国心!这时,学生也深深地理解了作者心中的“不宁静”。
(二)引导泛读,拓展空间
从理论上讲“开卷”是有益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应区分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书籍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途径进行引导。
1.名著为本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从经典名著中汲取力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首先我们参考《教学大纲》,给学生定好名著阅读推荐篇目,如《论语》、《红楼梦》、《呐喊》、《子夜》、《家》等等;然后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种读书报告会、朗诵会和读书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有了兴趣,学好语文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2.熟读成诵
其实学习语文首先要出声朗读、熟读,以至背诵。在朗诵的时候,读者会被课文的语言风格、全文架构、表达形式、情感抒发所影响。所以说熟读是基础、成诵是关键。在成诵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最终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久而久之,语文素养就会提高。所以,我要求学生自读课外书籍时注意筛选信息,设立积累本摘抄有益信息,如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然后对此多读,熟记,以至能背诵。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积累卡定期发给学生做,并要求他们填好阅读积累卡交老师批阅,最后再贴到自己的阅读积累本上。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二、以“说”促“写”,口语和写作要统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这四种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读同属于吸收理解的活动,说写同属于表达运用的活动,听说能力发展了必然会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关系更是如此。 我在教学中以“说”促“写”的具体做法有:
(一)先说后写
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排演话剧、举行辩论比赛或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对于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展示其口才是行之有效的。而口头表达能力强了,也会促使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写后评说
写完作文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写作困惑。教师不再满堂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灵,大胆向老师提出问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气氛也会变得更轻松,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试问,这样的课堂还会有什么问题呢?所以上作文课就应该换个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动起来。
总之,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掌握方法,学会积累,并认真强化口头表达能力,做到以“说”促“写”,开辟出一片读写的“小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充实语文“大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建中.中学教学教材教法[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2]巢宗祺.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刘正伟.苏霍姆林斯基语文教育观评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
【本论文是2019年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思辩性阅读教学研究》的支撑论文,课题编号为zc2019073。】
作者简介:赖斯洪(1978.07-)女,汉族,广东梅州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