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2020-06-18 00:58赵林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赵林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提出铺垫式、激趣式、启发式、设疑式、对比式、猜想式、递进式、开放式提问等教学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37-03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基本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尽管教师讲得很辛苦,但是大部分内容学生都没听懂,甚至有少数学生趴在课桌上玩手机,或者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笔者发现,通过有效提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课堂上的问题不仅能助推学主动思考,还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一、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一定要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教师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其是否掌握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即便学生的答案不准确,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偏差,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

(二)针对性

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新颖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认识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点,以敦促他们查漏补缺,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攀登高峰。对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直接观察和计算就能得到答案,使他们觉得数学也不是那么高深,只要通过努力,自己也能学会,以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层次性

问题的层次性是教师设计数学问题的关键。对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为若干个小知识点让学生回答,通过分解、降低复杂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沿着教师搭好的扶手架去逐个解决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上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新课学习也能起到辅助和衔接的作用。

(四)探究性

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调控教学节奏,也可以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跟随教师的节奏去学习。因此,教师要提出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会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假设质疑、推理论证等多种方法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五)激励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因为成绩不好而被教师忽视,容易形成学习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置激励性的提问,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和策略

(一)铺垫式提问

铺垫式提问即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把过去学过的与课本有关的数学定理、性质、公式加以复习性的提问,以此作为铺垫,过渡新课的学习。教师在数学新课教学中可以采用铺垫式提问,从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入手,逐步过渡到本节课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这种低起点、小步骤、注重衔接的教学方式,将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融为一体,对中职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笔者在“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几种方法?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呢?定义是否可以直接用来证明呢?如果不能,能否利用两条直线平行来证明?并提醒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线面关系,并寻找证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终找到了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二)激趣式提问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助推力。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也不太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还要注意提出的数学问题一定要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让数学课堂形成轻松快乐的氛圍,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有效果。如笔者在讲解“概率”时,首先提出问题:先后向空中抛3枚硬币,求只有2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甲说:有三正,三反,两正一反,一正两反,共4种情况,因此2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乙说:总共有3×3=9种情况,2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情况有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3种情况,因此2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请问哪个答案正确?有趣好玩的提问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3枚硬币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以及教师的点拨,学生终于掌握了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启发式提问

现在很多中职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自己讲为主,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也没有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在解题时就无法灵活应用。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懂,课堂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看出来,而是必须经过思考和探索之后才能获得。如笔者在“二进制”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我们以前所学的十进制是“逢几进一”,那么二进制又是“逢几进一”呢?十进制数374化为二进制数是多少?二进制数100010001化为十进制数是多少?你能不能模仿十进制的运算方法,求二进制数1011001与1101101的和?解决这几个问题,需要运用类比和推理,并且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启发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才更有价值。

(四)设疑式提问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有漏解、忽略定义域、考虑不全面、不注意分类讨论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数学概念不清,没有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是非判断题,帮助学生厘清数学概念。如笔者在“工作流程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1)工作流程图中可出现两个终止节点;(2)工作流程图中允许存在逆向箭线与回路;(3)工作流程图中每个节点中的标号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编排;(4)工作流程图中所有的箭线都是实线;(5)工作流程图中所有路径工期之和的最小值就是最短总工期。通过对这五个命题的分析和判断,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流程图的相关概念。

(五)对比式提问

数学知识大多数都有关联性,比如:圆与椭圆、排列与组合、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整数指数幂与分数指数幂等,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帮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才能灵活运用。如笔者在复习解析几何“最短路线问题”的相关内容时,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已知点E(15,13),F(-2,14)在直线l:11x-19y-23=0的同侧,问:(1)若|PE|+|PF|的和最小,求点P的坐标?(2)若|PE|-|PF|的差最大,求点P的坐标?解决了这道问题,笔者又提出另一相似却不同的问题:假如点E(-1,9),F(6,3)在直线3x-4y-8=0的两侧,求点P的坐标?对以上两个问题,笔者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再汇总、比较和总结。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使学生掌握解析几何中“最短路线问题”的不同解法。

(六)猜想式提问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公式,掌握各种解题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现成的公式,然后套公式做题,而要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猜想,然后再去证明。这个过程会让学生的记忆更长久。如笔者在讲解“对数的运算”时,先让学生计算下列三组值:(1)log2(2×4)和log22+log24;(2)和log216-log264;(3)log243和3log24。学生很快求出结果,笔者提问:上面三组值的答案都相等,你能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吗?怎样证明?一般性的结论学生都能看出来,但是不会证明,于是笔者提示学生,根据对数的定义转化为指数式来证明,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不仅找到了证明方法,也归纳出了对数的三条运算性质。

(七)递进式提问

数学教材内容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写的,因此,课堂教学和提问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设计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呈现给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来不断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由浅至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椭圆”的复习课时,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已知直线5x-7y+13=0与椭圆71x2+59y2=14交于P,M两点,求:(1)求弦PM的长;(2)求以弦PM为直径的圆的方程;(3)若点E(2,-1),求△PEM的面积;(4)若点G在椭圆上,求点G到直线5x-7y+13=0的最大距离。这道题的每个小题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顺利解决这四个问题,学生就对椭圆中常见的弦长问题、中点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八)开放式提问

标准统一的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即提出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确定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提问和训练,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点E在△ABC的CA边上,点F在CB边上,满足什么条件时,△CEF与△ABC相似?这个问题虽然不难,但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方法一:从角来考虑,满足的条件是:∠A=∠FEC或∠B=∠FEC;方法二:从边来考虑,满足的条件是:EC·AC=FC·BC或EC·BC=FC·AC;方法三:从平行来考虑,满足的条件是:EF∥AB。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一)要精心设计问题

很多教师仅仅把课堂提问当成一种教学过程,没有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提出的数学问题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提问对课堂教学起不到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设计的数学问题不仅要和教学内容相关,也要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层次性,难度要适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二)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時间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后,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但在很多数学公开课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上热闹好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反而不够,提出问题后立即要学生来回答。实际上,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解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追求快问快答,学生则很可能答非所问,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反而会影响其学习热情。

(三)要学会倾听和认真点评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不积极,主要是怕回答不正确,老师和同学会嘲笑自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解法是否简洁,教师都要认真倾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还应适当进行点评。点评不能只讲对和错,应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纠正,或是找出解题过程中的亮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四)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都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释或教师进行分析说明。中职学生虽然数学基础不太好,但他们也有求学之心,也渴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优化课堂提问的方式,让中职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文海.让数学课堂提问走向有效[J].数学之友,2014(8).

[2]高晓兵.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5(34).

[3]陈金国.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0).

[4]夏贤辉.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体验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35).

【作者简介】赵 林(1972— ),江苏句容人,高级教师,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及教育管理。

(责编 马群耀)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