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凤 李 军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创新型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1],然而,反思身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具有反创新情愫的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最大阻力[2]。教育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创新展现出积极的创新工作行为[3,4]。本研究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创新意愿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产生机制。
本研究在湖南省部分城镇的小学和中学调查了239 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效问卷212 份。小学教师105 人,中学教师107 人,男教师139 人,女教师73 人,城区教师158 人,乡镇教师54 人,教龄在10 年以下124 人,10-20年44 人,20 年以上44 人。
创新态度采用Phillip H. Phan[5]的量表,其中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分别由3 个题目组成;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采用Ajzen[6]的量表,其中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分别由 3 个题目组成;创新自我效能感采用 Carmeli 和Schaubroeck[7]的量表,由 3 个题目组成;控制力采用Taylor&Todd[8]的量表,由3 个题目组成;创新意愿采用 Fishbein &Ajzen[9]的量表,由3 个题目组成;创新工作行为采用李明军[10]的量表,其中创新观念产生和创新观念执行分别为6 个和9 个,所有量表采用李克特7 点评分。
本文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和现场发放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收集数据;用SPSS19.0 和AMO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图1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M2
表2 模型的拟合指数
本文对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创新自我效能、控制力与创新工作行为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数据表明,各变量之间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结果见表1。
本文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以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创新自我效能、控制力为自变量,创新意愿为中介变量,创新工作行为为因变量,构建完全中介模型M1(拟合指数见表2)。数据分析表明,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创新自我效能对创新意愿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其余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笔者逐步删除M1 中不显著的路径,得到一个修正模型M2(模型图见图1,图1 为标准化估计)。结果显示,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标拟合较好(拟合指数见表2)。结果表明:(1)内生态度和控制力正向影响创新意愿;(2)外生态度负向影响创新意愿;(3)创新意愿正向影响创新工作行为;(4)创新意愿在内生态度、外生态度和控制力对创新工作行为起完全中介作用。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产生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内生态度和控制力正向影响创新意愿,内生态度、外生态度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创新工作行为。从实践视角看,研究证实内生态度对创新工作行为起正向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创新的兴趣爱好等内在特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工作行为;同时,控制力对创新意愿有正向作用,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若具备良好的工作创新条件,便会产生创新意愿,进而创新行为;反之,会使其即使有了创新想法,因创新资源不足,也无法将其付诸实践,因此难以产生创新意愿。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外生态度对创新意愿起负向作用,说明追求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外在因素难以直接引发教师内心的工作创新热情和意愿,这一点验证了前人的观点[11]。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尽管这些因素没有对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起直接促进作用,但不排除它们具有调节作用。此外,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组织情境因素和其它个体因素对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如组织支持和激励偏好的调节作用等,这些因素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其相互作用机制又是如何?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内生态度和控制力正向影响创新意愿,而外生态度负向影响创新意愿;创新意愿在内生态度、外生态度和控制力对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