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2020-06-15 01:26周春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周春梅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也体现高考改革方向的要求。发挥本土历史资源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进而培养学生对家庭、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从爱家乡进而爱祖国,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同时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合格公民。本文以笔者任教学校周边社区——广州市江高、花都地区为例探索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料,融入教材内容;(二)弘扬乡贤人事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三)亲访本土历史见证场所,感受独特氛围;(四);挖掘本土文化精髓,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五)任务驱动,以合作探究活动感悟本土历史文化;(六)适时点拨,打破狭隘家国情怀。

【关键词】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13-03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2017 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 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说:“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也体现高考改革方向的要求。

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对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对于家国情怀的内涵,新课标解释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体现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学习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家国情怀实质上是立德树人中“德”的核心目标,其内涵与中华民族的乡土观念、家国一体、民族自信自强、责任担当等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相互契合的。 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国家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发挥本土历史资源的育人功能,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进而培养学生对家庭、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从爱家乡进而爱祖国,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同时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合格公民。

三、运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 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料,融入教材内容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内容广泛,人、事、物、遗迹、风俗习惯、民风良俗等等皆可。广州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周边社区的历史资源也可深入挖掘,如江高地区的历史名人、祠堂族谱可融入西周宗法制的课堂,花都地区的塱头古村落、圆玄道观可以融入到必修三传统文化的课堂中,洪秀全故居的资源可融入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教学中,等等。同时也可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更深入了解本土人文风貌的历史渊源。由于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历史充满亲切感,这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大有益处,更能激发学生爱家爱乡情感,进而对传统文化、对家乡更多一分了解和热爱。

在学习抗日战争时,笔者制作数字故事《江高之役》,展示本地百姓在遭遇外来侵略时不屈的抵抗以及日军的暴行,下面节选部分:

……

同时,也展示日军在江高之役后,在当地的暴行:

本土资源通过这样的融入,特别是那些熟悉的地名,是学生从小经常踏足的地方,学生更近距离感受国仇家恨,激发民族复兴的责任感。所以通过PPT制作数字故事的形式在历史课堂中融入本土资源,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手段。同时,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全面深入学习本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家爱乡情感,如笔者编写的校本教材《江高史话》在校内开展校本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二)弘扬乡贤人事,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书写着前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使人有很强的代入感,更能讓学生产生历史情感上的共鸣。乡贤人事的经历更具亲切感与感染力,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布置学生课前去参观洪秀全故居,了解花都地区以洪秀全命名的街道和景观,课堂学习时对这一场农民运动的理解就更为深刻。除了将本地历史名人融入课堂教学,本校历史科组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讲座。如有抗日儒将之称的伍观淇:1938年10月23日,即广州沦陷第三天,气焰嚣张的日军占领了广州城外的石井墟,企图渡过流溪河向北进犯。日军未料到,就在流溪河畔,遭到了伍观淇游击队顽强的抵抗,战斗持续了11天,此为广东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江高阻击战。抗战期间,伍观淇指挥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表扬。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伍观淇在强敌入侵时,临危受命,无惧危险亲临最前线指挥战斗。战后创办伯庸中学(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前身),发展教育,他心怀天下的情怀,是中华儿女的表率,是“家国情怀”的最好注解。下面展示两张讲座的幻灯片:

(三)亲访本土历史见证场所,感受独特氛围

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家国情怀,还应当重视氛围的运用,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组织学生走访本土历史的见证场所,走访本土博物馆、宗祠、文化馆、村落古镇等,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发问,有可能的话参与动手。在这些特定场景中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氛围,思考乡土文化的独特价值。例如本校组织的“塱头古村叹家风,南国风韵育匠心”活动,通过采访、勘察、观察信息资料、听讲解、资源整合等方式,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花都作为广州“灰塑”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区域,是“灰塑”文化唯一的传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承价值。学生走入塱头古村灰塑研究院,领略灰塑传承与创新,并亲手参与制作,提高了学生爱家人、爱家乡,理解、欣赏、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四)挖掘本土文化精髓,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强大民族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一个民族正因为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才形成不同于他国、他民族的人文性格和文化习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根脉就根植在传统文化里,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民族信仰的一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十九大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他78次提到了“文化”,特别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他更是把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度强调文化自信和做好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我校所处地区,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文化,每个村落都存在的祠堂,体现我们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宗族观念,祠堂中的家谱族谱、名人橱窗,体现了儒家思想熏陶下饮水思源、家国天下的情怀。如塱头村的孝文化内蕴丰厚,讲求孝,也讲求孝向忠的延伸,忠孝合一,通过引导学生追溯孝文化的根源,感悟当地文化精髓,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礼待父母、师长等,谦让兄弟姐妹、同学等,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逐渐形成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意识,达到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五)任务驱动,以合作探究活动感悟本土历史文化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乡土历史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比如我校历史科组组织学生走访花都塱头古村,设计以下活动:

观摩灰塑制作,灰塑描色展现自我——以采访、勘察、观察信息资料、听讲解、资源整合等方式,将塱头古村的建筑文化、耕读文化、灰塑文化的元素呈现在小组传统媒体平台上(纸质大版报),通过小组的材料整理、呈现方式等向当地的游客、导师和对方小组介绍古村历史、建筑之美、家风之美、灰塑之美等优秀文化,展示成果将根据游客和导师评价进行评估。

除了走访历史文化场所,平常也可以设计各种活动,以任务驱动,例如布置学生走访自己所在社区,拍摄本地历史文化遗迹或者民风习俗,整理成完整视频;采访本社区老人,听他(她),讲一个故事,然后整理用ppt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等等。这些活动能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和感悟。

(六)适时点拨,打破狭隘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无论是个体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家国情怀教育都是必要的。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不能狭隘地理解家国情怀,我们在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资源的时候,意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感悟家国情怀,但不能把学生导向只有宗族观念而无民族意识,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点拨,避免学生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高中历史教育归根到底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同时还要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国情怀,没有对他人他国的尊重与理解就没有健全的家国情怀。联合国有一个奖项名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用来奖励具有世界眼光,关心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安全与发展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中共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国担当是世界公民的神圣使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前提,这样的责任担当与道德理想,是家国情怀这一传统中国文明理念贡献给现代世界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17 版)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建春.聚焦三大思维的培养,服务立德树人的使命[J].中学历史教学,2018(11).

[3]杨 庆,纪春山.塱头村孝文化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D].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8(11).

[4]薛权开.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J].中学历史教学,2018(11):40—42.

[5]叶少勇.“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初探[D].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

[6]林端宏.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