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视洋
摘 要: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听”
“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读”“写”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既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本文即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具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若将语文学科比作一辆自行车,那么阅读就是前轮,写作就是后轮,阅读与写作共同前进,才能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写作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现阶段,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让读写并蒂开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阅读驱动口头创作,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识字量、个人阅历,还是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各种题材的课文后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但大多数都力不从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组织口头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这种教学方式结合了小学生成长时期极易受到情感冲击的特点,通过感情丰富的文本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是提高学生读写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家庭依赖感较强的阶段,教师若是以亲情阅读或与亲情有关的口头创作为出发点,能够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口头创作。小学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情感有两种:一种是父母與孩子之间的亲情、姐妹兄弟之间的亲情,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等;第二种是同学情、宠物情等,如《比尾巴》等。教师可以在以阅读驱动口头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两个素材,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拼读相关字词时,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学过的重点词语进行口头创作。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对近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关于“找妈妈”的故事进行讲述,让学生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专门设置读写练习环节,让学生依照文本中的一个段落进行写作的口述练习。比如,教师在进行《爱迪生救妈妈》一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和妈妈在生活中遇到的危险经历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危险意识和基本自救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仿写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实现
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模仿、迁移和运用知识点的过程,与婴儿的语言学习如出一辙。婴儿也是从父母无数次的重复之中,逐渐从表达一个字到一个句子。小学生的写作同样需要阅读的积累,对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迁移、运用。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模仿读物中遣词造句的方式,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学会并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能够充满丰富的情感。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会在不断的模仿中成长进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自己阅读文章的修辞手法、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等进行模仿。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段落结构的仿写。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通过整体阅读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北京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对作者的这一写作方法进行模仿,按照时间顺序并选取重点的事件进行描写。如,教师在让学生以“记难忘的暑假经历”为题进行写作时,可以围绕学生暑假去过的有意义的地方或者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来写作,按照时间顺序重点描写对自己有影响的景点或事件,其他的则进行简要概括,这样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就完成了。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桂林山水》一文就应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将桂林山水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景物,依照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如公园里的花,就可以围绕花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来进行描述。
三、指导学生阅读后进行补白训练,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可以为观赏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也借鉴了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让读者可以尽情联想。如果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着深入的理解,就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就无法展开合理的想象。所以,指导学生进行补白练习,除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外,还能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
比如《扁鹊治病》一文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读者可以从扁鹊身上看到其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从蔡桓公身上看到刚愎自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文章中,扁鹊与蔡桓公见面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见到蔡桓公,立刻掉头跑掉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扁鹊从见到蔡桓公到掉头就跑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写下来。学生如果对文章有足够的理解,就可以在进行心理补白时描写出“当医术高明的扁鹊意识到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时,就猜测出如果最后蔡桓公无药可医,那么自己一定会自身难保”这样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
能力。
四、利用阅读有感训练,在创作中提升阅读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知识的积累也相当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这样,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或是感叹文章内容的起伏跌宕,或是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利用读后感的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结合。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要讲述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场景和被侵略者大肆毁灭之后的景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在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想。通过读后感的训练,学生会全身心地融入到文章中,领会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质量。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策略之一,是小学生从知识点的学习到运用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写作、仿写训练、补白训练、阅读有感训练等方式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写作中加强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尚立宽《把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2期。
[2] 高霞《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0期。
[3] 郑丽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同步提高措施分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7期。
[4] 黄惠玲《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第7期。